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它深刻地表达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充分展现了作者崇高的人格和宽广的胸怀。
范仲淹通晓六经。很多学习儒家经典的人,都来向他请教,他捧着经书为人们讲解,从来不知疲倦。他还曾经用自己的俸禄购买饭食,供给前来求学的各地游士,以致自己的孩子们衣履不整,出门时不得不轮流更换一件较好的衣衫,范仲淹对此却处之泰然。
他后来官至龙图阁大学士,虽然富贵起来,但没有宾客在场时,一餐仍不吃两种肉菜。妻子儿子的衣食,也是刚够吃用,然而,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赠送给别人,在家乡还创置了“义庄”,用来赡养和救济那些无依无靠的本宗族的人。他待人十分亲热敦厚,并乐于替人家办好事。当时士大夫间注意品格修养和讲究节操的风尚,正是在范仲淹的倡导下开始形成的。
范仲淹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对于个人的升迁去留或褒或贬从不计较。他与宰相吕夷简不和,又因他屡次上书,批评朝政,惹得皇帝不高兴而将其贬出京城,后又调任陕西路永兴军的知军州事。在新任上,他积极整顿军备,训练队伍,改变战略,当战则厮杀疆场,当和则加以安抚,不几年工夫就使西线边防稳定了下来。
他处理政事,最讲究忠厚二字,所到之处,多有惠民的德政。邠州和庆州的百姓,与归附宋朝的羌族人民,都画了他的肖像,给他立生祠来纪念他。待到他逝世时,各地听到噩耗的人,都深深为之叹息。羌族首领数百人聚众举哀,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哭斋戒了三天才散去。后人在他的碑上铭刻“廉洁俭约,克己奉公,直言尽职,利泽生民”等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