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点评:这是一部优秀的情感大戏
架不住制片人方励在直播间的一跪,引发网络热议「究竟是不是“道德绑架”」,《百鸟朝凤》的票房和排片也终于随热度稳步上升。终其本质,是一部文艺片没错。近些年,我们看了太多的商业电影,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也让不少人的习惯发生了诸多改变。我们听歌、阅读、看电影都变得越来越快餐化了。不禁想问,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把手机收起来,一整天不看呢?恐怕你这么做的时候你与朋友的聚餐、等电梯、坐地铁,这些最平凡的事情时,都会有些许尴尬吧。《百鸟朝凤》是一部需要静下心用身心去体会的一部电影,你一定充满了好奇,话不多说,下面就跟随Hammi一起解读这部感情大戏吧。
我们不去评判《百鸟朝凤》是不是一部好电影,而是去关注它值不值得我们去看。故事其实很简单,遥远的黄土高原,唢呐匠人焦三为了传承民间唢呐技艺,在两个弟子中挑选接班人。他除了专业素养,更注重的却是接班人的道德品行。主人公游天鸣本不是天资多么优秀的学生,在与比自己吹奏水平略高的师弟蓝玉竞争时却意外胜出,而后随着时代的演变,越来越多的西洋乐器组成了更“高级”的演奏团体,替代了从前的唢呐班子,接手了无双镇红白事儿,唢呐班子也就渐渐没落了。
如果真的把电影传递的价值观拿出来讲,还是说得通的,毕竟民间传统艺术确实应该得到尊重,传统的不该丢弃,规矩也不该舍弃。但溯其根源,难道不是我们民间艺术缺乏创新,民族乐器没有革新,曲目不紧跟时代潮流导致的吗?这些问题最终一定会在人们日益提高的音乐审美下爆发,从前我们的资源匮乏,能有一件出声的“家伙儿”就会觉得神奇,。但是慢慢,走进人们视野的乐器越来越多,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所有的事情都在竞争下并存,失去了竞争力就势必被淘汰。唢呐从独奏乐曲,至红白事专属,再到与西洋乐队的竞争,狼狈收场。还真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啊。
另外,其实影片最值得称赞的地方是对几种感情的描绘,焦三对两个徒弟如父的严厉,或是师娘对两个徒弟母亲般的关怀。在这里,我想着重点一下「师娘」这个影片中少有的女性角色之一,实际上很多影片里都会有与之类似的母性形象,但《百鸟朝凤》向影迷展示了一个西北地区极其朴实善良的女性,这个形象只在那个时间,那个情景中,跳脱出去就很难再找到与之类似的了。具体的两个细节可以拿出来细品:①天鸣爹带着天鸣拜见焦三,师娘拿出两碗水给二人,看天鸣一干而尽,焦虑地说“看把娃渴的”,这一句五个字,却把师娘善良心软的形象与性格表露出来。②天鸣在河边用芦苇杆吸水没成功,天色渐暗,垂头丧气地回到师傅家,师傅问话“吸上来了?”,天鸣低落地摇摇头,“那你回来干啥”说着,师傅便把师娘刚端出来的米饭拨了一些出来,师娘急忙说“娃儿他爸是交足了饭钱的”、“再说娃正在吃长饭呢”,这一句便把焦三拎了出来,师娘的台词虽少却体现出对人对事儿的公平,一个西北女人对事情的拿捏把握竟如此得体,甚至在影片中第一次提到“百鸟朝凤”这首作品的地位,也是由师娘口中托出,足以看出,导演对师娘角色的塑造绝非草草了事,虽为配角却配的恰到好处,是影片的惊喜之处。
再说到师生情,影片中焦三对待学生的严厉观众有目共睹。实际上,现在学艺已经很少有这样去教学的艺术教师了。但正是这种严厉,才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天鸣和蓝玉。长大后,第一次接活的天鸣把手里赚到的钱放在桌上,但是这里有一个细节,因为天鸣有一个纠结的过程,他一开始想留下些零钱,而后又全然放下。这里表现出了人性最真实的反映,很难得的一个设计,金钱与报恩的抉择,天鸣选择了后者,也再一次证明了焦三识人鉴人的独到眼光。焦三临终前,对天鸣说“我死了,给我吹四台就行了”,这时师娘背过身去,双手去擦拭眼泪,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片,夫妻情也仅仅在这里才有所体现,虽然只是一个背影,却足以令人泪目。天鸣回道:“师傅,我给你吹,《百鸟朝凤》”,这样的回答,是对师生间感情最好的见证。另外,其他的感情线还有很多,包括天鸣蓝玉的兄弟情,蓝玉秀芝的勇敢爱情,焦家班师兄弟的同门情,这些感情穿插其中,形成了贯穿始终的线索,把剧情推动得恰当而稳健。
《百鸟朝凤》作为近年来少数带有乡土气质文艺片,把感情脉络处理地如此细腻,感人深受,还是值得影迷朋友们去电影院大荧幕下深切体会的。
本片打分:9.2(仅个人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