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耍嘴皮子

耍嘴皮子

作者: 冷川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17-12-05 16:23 被阅读17次

近期,我经常在玩修持,我不是信仰的,而是在探索不同方式对于自身的认识。何况,我比较功利,即使是信仰,也是把信仰当做工具,还必须吻合自身的价值观,才可以去调整运用。

要是仅仅是一些比较魔幻色彩的宗教规矩与说法,我只是把那些当做一种猜测;在科学上,修持有可以被验证,就如静坐冥想可以被现在科技试验到脑神经的案例。在脑神经学上面,智慧的说法是脑神经的连接的密度,所以这些都能够被证实;如果是地狱、轮回、无所不能、或者含含糊糊的不生不灭,这些事不能被证实,但可以当做很好的角度看待。

那天,我就发了比较感性的说法:心中无道,怎么修道?心中有道,修个什么?

有网友“龙行天下”评论说,逻辑有问题。心中无道,故需问道,有问道之心即可修道,至于能不能修成正果那是另外一回事。心中有道,只是知道,如不能履行道,道和你又有什么关系?所以,心中有无道和修不修道没有必然关系,道就在那里,做对了,道就在你身上,做不对,你心里有多少道道都没用。

我说,心中无道就是修道,心里有道修的无道,当然,至于有没关系,在于整合的价值观是否一体。话头是用来察觉自我意识,又不被自我意识所发现囚困。

他说,你这是在玩文字游戏,玩来玩去把自己绕进去了。道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所谓的修道,是不断去掉自己的主观妄念,觉察客观,遵从客观。觉察到自己的念头,是修道的开始。至于什么价值观,都不过是你给自己定义的主观念头,你的价值观是否符合道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说,一定要在逻辑看,道并不是代表客观规律,乃至说的心中无道的‘无道’也并不是没有道,而是一种形态,叫做‘无道’。中国的文字讲究一字多义与整合理解,例如,既生既灭,不生不灭,都是在整合一体。修道并不是去掉主观妄想,而是转化,与欲望妄想等相处;但你能从逻辑角度看,也是不错的观点。

他说,不错,批评你,你不嗔,反而同步对方,沟通可以开始了。修道,不修道,首先是个主观念头,在这个念头之前,你的心里一定对道有个概念,既道是什么,不管你对道的概念是不是“对的”。中文、外文,都不过是表达思想的符号,不存在谁优越,飞机大炮谁先发明的?为什么有飞机大炮?因为飞机大炮合了道,所以它们存在了。什么心中无道既是道,这样的表述无意义,亦和中文的文字没有关系。你说的转化主观妄想,也不过是概念转化,还是兜在妄念中不知觉。

我说,是的,修道是需要念头,不过请注意修道的念头,并不是道是什么;像佛教的修持法门,不是从道是什么给予的念头开始的。像佛教的呼吸法与白骨观是追求的道是什么?反而理解道是需要给予是什么的不同标签,这是修持与理解的层面。其次,是我所说的心中无道就是道,和中文的文字的一字多义无关,看上去确实像浪漫废话,不过这是在表达一种无道与道棒喝阐述。并不是棒喝你,而是我把这种棒喝当做自身认同的一种角度观摩,所以重点说出。转化主观妄想,如果只概念与理解转化,在八识上只是自认为的意识感觉,但是我说的转化是什么?转化习性与转变气质,这是我所看到,也认同的中华文化的目的;那么至于我是概念,还是功夫的转化,不在于我,在于所谓的转化看的人能看到几个层次。那么飞机大炮符合道么?并不是一个需要回答的答案,人往往自以为有智慧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就像所有事物的产生是合了道有的,难道不像有智慧就觉得解决所有问题那么盲点么?最后,感谢你让我看到另外的视角,可以多了一副角度理解。

他说,道是什么?没得道前,谁知道道是什么?没得道前,谁能说清道是什么?不得道,难道不可以知道或者可以知道道是什么?修道的目的,是为了得道?还是为了得道什么。在没得道之前,道是个笼统的模糊的“东西”,修道的过程不是一个认清楚道是什么的过程吗?不只是在中国,才有修道的概念,世界各国都有这类人,不只是为生活而生活,这类人总在思考什么,最后不思考而觉知当下。老外能拍出《超体》,就说明,道不只是中华文化独有的。不多说了。我觉得你相当不错,特别在当下的社会,独立思考多说一句,我也不知道,道到底是什么。飞机能上天,大炮能炮轰,之所以能,就是合了道。我确定,飞机大炮,合了道。

聊完我能理解很多人了,因为大家学了逻辑,懂得推敲,却根本没有真正的探索过,所以导致最后尽管逻辑看上去观点不错,但是一看就是没做过功夫,没有真正去了解过。在宗教有两种“我”的观点,一种是究竟我,讲究的是不被不究竟、迷惑的影响,去发现或找到那个究竟我;另一种是融合我,没有所谓的真假,都不是独立存在,天地为一。但是,我们所要修的到底是究竟我,还是融合我呢?其实宗教没有统一的答案,也就是标准答案;唯识中观有毕竟空和胜义有,两者争辩过,但是,却被容纳,这让我起释迦尊者的“唯我”,不管是究竟的还是融合,都是唯我所致。

跟他聊天的时候,能够明确的看出来,他的批评观很强;这种感受,让我想起一些禅宗祖师,被人挑战的情景。又让我想起当初我,因为那时我看似比较理性,其实一点也不理性;完全是满足,自己分析与表达欲。因为,尽管在文字上推敲,没有实际的功夫,最后导致问题很多;但是在逻辑,就像他说的飞机大炮是合了道,难道是真合了道?真不真在科学这类说都是很牵强的,因为飞机大炮是合了物理科学的方式产生化学作用;却被说成是合了道,在宗教那边是很常见的自我炫耀。宗教的总喜欢说: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他们是有信仰的,信仰主在晚年还忏悔过;真实的情况几乎没有,科学家无神论者最多。

即使有科学人物信仰宗教也是一种心灵慰藉,并不是帮助他们完成科学成果的重要推动力的;要把个人信仰与科学成果明确分类,不可混谈。

当然,我能理解很多人言论初衷,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只要有了说法,都是比较主观,主观产生是要有了情绪推动;要记住任何的专注都跟情绪相关,需要被情绪推动推动。

追女孩子难道不需要情绪嘛?也需要,如果你想要一夜情,没有足够的情绪共鸣是做不到的;男女关系需要三方面的入手:价值观、情绪、肉体。

情绪越强烈容易产生狭义的专注,也有广义的专注,是需要相对制衡的情绪;就像一个比较温和,要让他适当的修持一些比较强烈的方法。我们看到平常心,其实平常心不是没有情绪,而是能达到制衡;没有情绪是不可能的,也是比较有问题的看法。

还有一次,我发跟女孩子聊天的记录,他说:效果不好,你带有讨好她人的意思,其实没必要有讨好之意,想让他人讨好自己的人没有交往的必要

我说,你这就是,讨好就像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低头与不低头都不是主要考量的着重点,能一起散步吃饭,肢体有亲密接触才是重点。

他说,有目的性无所谓好坏,但为达到目的就丢了原则有些悲哀,现在社会出现的心里不平衡就是从丢失原则开始的。再说了,讨好她人就没有刺激冒险感了。

我说,哈哈哈,很好奇你怎么得知我讨好她?是主观的意识认知,还是怎样?而且原则这个东西根本就是在你范围的原则,不要强加他人跟你一致才是原则。唉,理解是硬伤,人际关系存有讨好很正常,有效果的讨好才是重点,其次我认为你,应该在人性想想,根本不存在讨好,都是价值交换罢了,方式不同而已。

他说,哈哈,不错,概念转得挺快。看出来,你有点不爽了。你喜欢从人性上思考问题,挺好,不过还停留在文字性的说道上,一点意见,不好见怪。以后不评论你的朋友圈了

我说,唉,可怕的是,我就算不爽也是讲道理,讲事实分析,而你只看我不爽?脑科学上,有一个问题,如果负面情绪没有用,人类为什么会延续至今?所以,有情绪不是坏事,玻璃才是问题。不是说你玻璃心,而是那种状态而已。

他说,有点意思了。你怎么判断我是不讲道理,带有负面情绪的?你这么说算不算是对我不爽的报复语言?

我说,理解能力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请看我上面的话:而你只看我不爽?这是肯定嘛?

他说,看出来你有情绪了。其实我今天回复你的话没有恶意。也许还是好事不是,让你切换到另外一种状态,一种让你可以反省的状态,不是吗?这正是无常,无常中自有定海神针。

我说,你要是了解过辩论,这都是很正常的反应,是思辨中不可避免的情绪推动。这种情绪也不是恶意,而是对于概念的清晰认识,而且无常这些佛学概念,你了解并不深刻,我只是针对概念进行分析,不是针对人。其次,情感上你直接论断我只是停留在文字的概念,但是你并没有了解过我们实践,你就说出,未免过于武断。

他说,你要想辩论,随时奉陪,就不要在这回复了,单聊。无常就是无常,你了解有多深刻如何,假如我一点也不了解又如何,你能觉察无常才是关键呀,否则我有怎么会说你还停留在文字上呢。觉知无常,中定即可,绕在概念里出不来不是致知。

我说,你看你也需要情绪推动,不爽这件事儿,并不是恶意,用在讲道理,讲事实,岂不快哉?在佛学上觉知无常,并不是觉知无常而是相,实际上你说的中定也不是觉知无常的关键,无定亦无所定又无不定,都是在第六识的颠倒法。什么是绕?迷而不破,所以中定已经破不了,已经是绕了。哈哈,挺不错,今天辩论就算了,你想辩论是时候找我也行。单聊,友聊都可以,辩友是我最重要的人生部分。我睡的比较晚,快要睡觉了,找个其他时间一起撕。

他说,一说到佛学,非要说得高深莫测才觉得自己真懂佛。今日的交流,短短几十句话,无不体现人性之嗔慢疑痴,你我皆是。未跳出五行而妄言五行,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共勉,哈哈

我说,并没有高深莫测,只是对于无常识,有主观强迫症的人,才会这么觉得。而且,贪嗔痴,并不是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如果,在佛法上你修过功夫,所谓的四大皆空,都是停留在“有”。吾之大患在吾身,或者好为人师,并不是什么患,任何事物并不是死板的,福祸相存。佛学并不是脱离人性的贪嗔痴,也不是跳出五行,这都是市场宣传的广告,便于宣传,与真佛学佛法相差太多,当然旁门左道也是道,尽管不彻底,哈哈哈。

他说,未有实据,给他人贴标签之法,不算高明,反而显露自己内心。无常,有常,佛法不佛法,皆逃不过吃喝拉撒,没有例外。评说人性之时,自己正在表露自己的人性,亦无有例外。我这么说,格局之大小,高下立判。

我说,哦,什么是事实?无常识与有主观强迫症是不是事实?那么说,不是事实就是价值观喽。无常识不是一个事实标签,难道是价值标签?唉,你的理解能力需要多看看,因为表露人性与评说人性本就是一体,非要论个高下,我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谢谢你的指正,愿你今后能更好的指正我。唉,格局这件事儿,非要提,送你一句话,小而无内,大而无外,着重格局,不就是缺什么强烈比什么。

他说,哎,骚年,你赢了。88

我说,没有高下,只有左右,多元哈。晚安。

聊完我有很多看法,此人需要对于价值观有点调整,为什么呢?从上面的看法,他竟然能说出:你怎么判断我是不讲道理,带有负面情绪的?你这么说算不算是对我不爽的报复语言?我当时很好奇,我那句话有这么说?这就是理解能来让我捉急,我说的是:唉,可怕的是,我就算不爽也是讲道理,讲事实分析,而你只看我不爽?这么说,就代表我判断他不讲道理,带有负面情绪?他的可取之处,我是认为他能跟我一来一回的辩,如果,不谈辩的角度与质量,可以证明他的能力是有的。但是,如果你细分里面的言论,能看出有很多想当然的观念,而且对于佛学没有足够的认识就谈中定......,这种谈法对于了解不多的人,容易树立专家形象。从南传、汉传、藏传中,不管是那个角度,他所说的佛学,都是比较表面化的;由于我是在宗教学习中,从他们的根本教义学习,所以我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其中的问题。

还有一方面问题,我发聊天记录时候,有人跟我谈我说的太多,因为聊天不要发那么多,一次发送带出一个意思就行,不然对于大脑有影响。其实,我那么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之前有铺垫,我又好几天没有跟人家说话,她给我发了不少信息,我都没有回复,是基于一定铺垫,才会有那种方式。所以,这是为什么,容易有断章取义的看法;那为什么,他认为我讨好呢?我不清楚他所谓的讨好是什么程度算,他没有明确讲;但在我的范围,是对方跟我的程度,是可以达到那种程度跟她交往的。

你不能说,女方给我发了一个52.0的红包表白我,我跟她开房的时候,我花了将近300元跟她住在酒店玩耍,我是讨好人家?这种要讨好,尽管是讨好,想做的人也不少;而且原则与底线,是非常个人的,不能不符合你的原则与底线,就认为也不符合别人。当然,举例来说容易带出观点,但是举例并不一定说的有根据的,所以,尽管我这么举例,我也不一定对,我是说出一定自身价值观的形式认识。

那什么是贴标签呢?说白了就是赐封人格与价值感,在哪个范围我有说:无常识与主观强迫症,事实上我所说的是有依据的,佛学上的无常识与他认为我有说他:不讲道理,带有负面情绪的主观强迫症,都是事实实证案例。

那我有什么问题呢?

就是很多言论,我不能全盘的讲出,只能片面的发个说说;所以看者会通过片面的层面,形成不同主观认为。而且,我是一个特别喜欢辩论的人,所以很难有那种大师风范的度量与回应;在我眼中观念有问题,就要被推敲。即使我的推敲是错的,也要有那种精神,用于分析一切,而且,已经深入的我的价值观。

有不少人询问我情绪问题,我还是有些含糊的回答;因为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但是,我又一方面的方向给大家参考。

如果你想要在情绪解决情绪的问题,非常难,效果也很有问题。但是,你要在价值观解决情绪的问题,效果相对很好;为什么呢?你的价值观影响你的情绪。

你的价值观认为做人应该大度,你看到不大度的人,或多或少会有歧视。如果,你认为冷川不过是个小屁孩儿,即使懂再多,年龄也是硬伤,就算我多么有成绩,我的年龄不大,你也会对于我偏见。

所以,我一直很强调,价值观!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优化了那些价值观?

上次有位网友问:哥们儿,有啥书能给我推荐一下吗?我发现我出世一直在老成和幼稚之间波动~

有时候处理很好,有时候,完全按自己脾气来,是不是积累不够?

我说,不是积累不够,而是心理存在障碍,只要情绪发作,人性都是喜欢埋怨,发作后还会觉得幼稚。当情绪启动,再看待事物就会有偏见,因为情绪可以带动出你原始的保护机制(逃避、反击、怒骂),所以,你走向生存危机的状态看待事物,反而不是生活机制的容纳平静。当你情绪发作时,不要想为什么我这么幼稚?你要从:如何更好的解决现状,给我情绪弥补呢?其次,也可做一些解压方法,大吸一口气,嘴巴快而用力的‘呸’出来,也可以再骂一声去他妈的。当然,这个解压,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根本问题是什么?你看的不是情绪发作,而是你的处理方法,把事物做好,情绪依然被带动好。事情效果做好,情绪自然被带动好。所谓情绪波动,不如是人的贪嗔痴在波动,不要害怕情绪,古人云:善人不善人之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万事万物皆有相对,一切存在都是用来平衡运用的。

但是,尽管我很用心给他回复,我还是没有全面的解答他。为啥呢?因为他的问题:完全按自己脾气来,是不是积累不够?这句话实在是极度的有问题,倒不如问:完全按自己脾气来怎么能更有效的面对问题?上面的问题,我要是回复你一个是与不是有什么用处?还不如下面的问题,直接要方案。这就是价值观的,要是价值观认为:遇到问题、需要面对问题与处理问题,你不需要问我,你就懂了。如果,你价值观在发泄情绪,遇到问题,第一点是宣泄,那么非常严重,就需要心理治疗,要是不太严重,需要有人帮你简单指导。

我有一个观点,大家一定要懂得找专业的人,你问题有时候被他们一看就透,解决起来很容易;但是,你去解决就非常难,效果还不行。你别以为,找专业的人成本高,就算他们收费,能一次性解决你的价值观着重点问题,你在面对问题跟之前不同了,是非常够本的消费。

我学佛学,也是找老师,就算最后我知道那个老师有很多地方是有问题,但是我还去学。不管是什么老师,我都能很好的运用;为什么呢?如果他是有问题,能帮助我很好的反思超越性的进展,如果他是相对比较明智的老师,能帮助我联想相关性的认识。所以,有时不在于老师好不好,也在于自身到底是不是思考?

如果不思考,就算有明智的老师,照样在自身出问题。

历史上明智老师的学生不干正事的有的是。

相关文章

  • 你什么样换别人什么样

    沉默换沉默 无视换无视 耍嘴皮子换耍嘴皮子 别指望更多,多的也是别人一时的。 任何关系都是一种平衡的人际关系,什么...

  • 耍嘴皮子

    近期,我经常在玩修持,我不是信仰的,而是在探索不同方式对于自身的认识。何况,我比较功利,即使是信仰,也是把信仰当做...

  • 耍嘴皮子

    我很欣赏会耍嘴皮子的人, 能让人体会到说话的乐趣。 所以我再安利一本书《相声神探》, 挺好玩的。 会说相声的都是人...

  • 绕口令

    耍嘴皮子 天上有个锥把儿, 地上有个鸡爪儿, 锥把儿扎鸡爪儿, 鸡爪儿抓锥把儿。

  • 2018-09-08阅读琐记

    精彩摘录: ·弱小和无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三体》 ·过程留给自己,结果留给世界。 ·只会耍嘴皮子...

  • 成长日记

    面对现实,骄傲不起来。面对生活,不满欺骗。 步入社会,真正的成人礼。学生时代各种耍嘴皮子,各种耍宝,相...

  • 2020-10-28

    今日体验,总结,精进,目的是执行落地。 核心,咱们干的不是耍嘴皮子的事情。 用,干起来再说,在行动中优化。干了就成...

  • 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宁可做“语言的巨人”也不做“行动的矮子”

    本文并不针对特定人群,请勿对号入座。如若有错,欢迎纠正。 注释 语言的巨人:有些人光会耍嘴皮子,能说大话,但不...

  • 看看耍嘴皮子的专业功夫

    50个聊天话题 1.赞美对方 2分享兴趣爱好 3.交换彼此的童年 4.你的一次特别经历 5可以谈谈末来想做的事 6...

  • 制度设计收官之战——制度检验与成本收益核算

    科学,不是靠耍嘴皮子耍出来的,也不是靠自圆其说圆出来的,而是检验出来的,“可重复、可检验”是科学的基石。不经过审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耍嘴皮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uc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