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识,一路欢笑,又一路酸楚,匆匆别,愿,一路努力拼搏,又一路一帆风顺!
----- 题记
我不得不佩服我们的《民法》老师冯老师,他是一位独立特行的人,敢于直言不讳,总能表达出独立的观点。他给我们就教导过2次,平时也会对同学们的未来做出一些指导:比如考研、司法考试(公检法)、公务员考试,或是考个会计证书之类的。他5月底对我们第二次教导:回首你们的一年,做了什么让你自己感觉有成就的事情?你学习了什么?你们的青春在流逝!毕业以后,除了拿一张毕业证(文凭不一定能拿到),会不会到时候无颜见江东父老?是的。这个社会充满了腐败,其他人怎么怎么,你是不是一直在抱怨?难道你们的青春一直要在抱怨中度过吗?环境不好,风气差,这是你改变不了自己的理由吗?你改变不了世界,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要多为自己的未来考虑阿!这一番话语令人发省。
回想去年的思修课,老师完全不按课本讲课,我们拿了半年的课本,一直没用上。老师讲课很轻松,经常以社会事件为教材。例如“马加爵”,“药家鑫”,“范跑跑”等社会案例,她允许我们有不同的观点、看法,鼓励我们发表意见。如果我们的理解有误解或偏差,她会即时指出并说明。我比较喜欢这样的课程,很轻松。老师的讲课比那些所谓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理想好听多了、更有意思。
去年只教了6节《形势与政策》课的李老师讲课不拘一格,完全没有参照课本,他说的话都是精确的数字、宏观的构架、详细的资料、广阔的背景,令人惊叹。他教导我们:“同学们,你们要做中国的栽树人!你们分析社会时,一定要有大量宏观的历史资料背景,平时注意多积累。人生无非就是知识加经历,等你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时,经历人生时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这样的老师不多见阿!
毛概课一直是大学的必修思政课之一。但它往往枯燥无味,令人敬而远之。对于我们,逃避不掉还不得不亲密接触的学生,多少有些哀莫。大教室上课,160多人,每周6节课,大学里最多的课程就是毛概课。给人一点点安慰的是每周有2次课前演讲,每次2人,内容不限,时间5―――10分钟为宜。有一次,我上去讲《试谈中国大学生自杀现象》,讲了25分钟左右,同学们无不兴奋,老师或许有些不高兴(这么长的时间,留些时间吧,还要讲课)。果然,那天老师的教学任务没有全部完成。哈哈。不过,胡老师还是挺宽容的。有一次,竟然答应了同学们讨论“黄岩岛”争端的问题,一发不可收拾,讲了2节课,让我们这些爱国者过了一把瘾。讨论会异常激烈,很起兴,我计这是最有意义的一节毛概课了。还有一次,我有个同学讲《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胡老师竟然报告给学院领导,吴副院长还专门为我们160余人开了一个关于就业的报告会。看吧,老师真……
《社会学概论》符老师,她,轻漂亮,一个硕士,很有学问,备课充分,每次讲完课后PPT最后一页写上“同学们,辛苦了!“很有特色。讲课多以提问进行,非常认真,敬业。还有个特色是每次最后一节课让一个小组(5人)利用PPT讲一本社会学的书籍(名著)。
去年《高数》老师开课前说了一句话,非常经典——“高数,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每次考试,一个班没有数多个同学挂科是不正常的!“实践证明,老师的预言是正确无误的。大多数高中是文科的学生,自学还可以,能理解,一旦认真听讲,就不由自主地迷茫、困惑,老师讲完了,终于懂了――这不和原来一样吗,这节课又转了个圈,回到了原点。呵呵。挺神奇的!(申明:老师是很负责任的,讲课特别用心,常常板书,怕我们听不懂还不厌其烦地多讲几遍)
大学的每个老师都挺有个性的,仔细观察,就会看出他们的惯性。不过,有些老师,怎么看怎么感觉,就是不喜欢,一丁点也不。总有那么几个老师,真的有感觉,长时间不见他吧,还挺想他滴。
写于2012年6月10日 于大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