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行动派”的伙伴发来的书——《高倍速阅读法》。我第一时间拍了封面,还有行动派的卡片,发到朋友圈。
这是一本看了书名,会忍不住想翻看一下到底说了什么的书。
很多人回复说“读完之后有效果吗?”“急需这样的书!”“读完分享心得!”……
从这些急迫的回复,就可以看到,“快速阅读”果然是很多人的痛点。
然而为什么很多人希望能快速阅读呢?
试着分析一下很多人的这个问题点:
如果快速阅读了,你会得到什么?——单位时间内读更多的书,不至于书读了一半就半途而废……
如果读更多的书,不半途而废,你又会得到什么呢?——更容易养成读书的习惯,可以迅速通过读书掌握主题化、体系化的知识,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大家也可以顺着这个思路自问自答下去,很快,你就会发现,“快”与“多”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
想要快速,往往是希望能得到更多。毕竟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然而,大家也都知道这个悖论——越是快,越是追求效率,效果往往越会打折扣。
相信大家表面上都在说“要快”,其实是默认了“要好”的前提的。
可是真正开始阅读的时候,为了追求“快”,有多少人不自觉地就忘记了要保证“好”呢?
这样分析下来,我感觉我也狠狠地中了枪。
能又快又好地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倍速阅读”吧!
一味地追求快,充其量只能叫做“高倍速翻页”。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翻开了书。
读到《序》的时候,立刻惊呆了。
“每秒1页以上的速度”——你一定是在逗我!
于是我转而以批判的态度开始读这本书了。
2个多小时读了七七八八。我不由得写下这样的读后感——
明明可以卖工具,偏偏要灌鸡汤!
具体怎么讲?
书中介绍了一个很不错的阅读五步法:
准备-预习-影像翻阅-复习-激活
那个“1秒”主要体现在“影像翻阅”这个环节。
我把我对这五步的理解简单地表述如下:
(1)准备:想清楚自己为毛要读这本书;
(2)预习:瞄一眼大纲我不就知道要不要读了嘛;
(3)影像翻阅:迅速翻看,唰唰唰;
(4)复习:什么内容抓了我的眼球,为什么抓了我的眼球;
(5)激活:还等什么,读你想要读的去!
我的理解是,我们平常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动作,在这五步里,其实只是最后一步“激活”过程中做的事情。
而我们在日常阅读时,容易忽略的重要问题是: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往往我们看到书名或者书的摘要和介绍,觉得一下被打动了,所以不分青红皂白,从第一页开始读起,发现读了100页还没有get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心里想,应该在接下来100页里面会更精彩吧……结果你直到读完,发现还是啥也没收获到。
五步法中的第(1)(2)步,解决的就是上面的问题——为毛要读这本书?真的要读下去吗?
如果经过上述两个步骤,你的回答是肯定的,ok,读!
只要你认可上面的逻辑,那么所谓的1秒钟1页的影像翻页,即便你达不到这个超人的读速,真的重要吗?
反正我是无所谓的。
想想这样的场景:
懂得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想清楚我到底要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最后得偿所愿。
或者:
懂得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跟我想像中的大相径庭,而且内容也不是我关注的,那我干脆不要浪费时间去读它。
以上这两种场景,如果不叫“高倍速阅读法”,还有什么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