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人(我对南方人不太了解,所以只谈北方人),亲朋好友之间串门,主人招待完了,客人要走,主人送客人出门,在门口都会习惯性地跟客人来上一句:“有空再来啊!路上慢点儿!”客人一般都照例回应“好的好的!”。
我就想:“‘路上慢点儿!’,为啥这么说?”
当然这句话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关心、体贴,意思是嘱咐客人路上要小心,不要闷头赶路,要多留神周围环境,以免出现意外。
在这个基础上我运用批判性思维,发现这句话不简单,实在是中国传统文化(最起码是北方文化)的体现,并且还是国民性(最起码是北方国民性)的一种体现。
说白了,就是在传统中国,人们缺乏安全感,才会有这句话的诞生。准确说,只有生活中缺乏安全感的普通老百姓中间才会流行这句话,有实力的人之间交往大概不会说这句话。——牛魔王送孙悟空出门,怎么可能嘱咐齐天大圣“路上慢点儿!”呢?
因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最广大的中国普通老百姓,所以说“路上慢点儿!”属于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应该成立。
另外,下意识地把这句话挂在嘴上,也是传统中国,北方普通老百姓相信熟人、不相信陌生人的国民性表现之一。
也就是说,客人在主人家里,当然用不着留神、小心、提高警惕,因为彼此是熟人嘛!但是一出门,一走在大街上,就务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因为啥人都有,啥情况都可能发生,不小心行吗?
话说回来,“路上慢点儿!”这句话是从传统中国传下来的,现代中国这句话的市场估计越来越萎缩了。毕竟,法治社会、商品社会,人跟人之间交往联系的纽带更多的是契约,传统中国熟人社会奉行的那一套,终归会失去市场。
什么时候“路上慢点儿!”这句话从中国人的生活中消失了,就说明我们真的跟国际接轨了。
你不这么认为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