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孩子拿出他的漫画书给我讲,是有关自相矛盾的话题,是这样标题的小文章《自相矛盾的“俗话说”》。如下图所示:
![](https://img.haomeiwen.com/i27912102/a719862766d82418.jpg)
他拿着自己熟悉的,能理解的来考我,如图上有D.“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俗话又说:人靠衣服马靠鞍。”我的解释是:你在奶奶家过年,穿着军大衣在村里和其它小伙伴们玩,有人说你是村里的人。但是你自己知道,你不是村里的孩子。这叫人不可以貌相,不要仅凭外貌来看待一个人。而你妈妈每天出门上班,对着镜子又画眉又打扮,把自己弄得很漂亮,这叫人靠衣服马靠鞍。这两种情况都有不同的适用边界。
又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姜还是老的辣”,我举出的例子是:我们俩转呼啦圈,你比我厉害些,是吧。但是当初是我教会你的,这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我们比解数学题时,还是我这个老姜厉害些,这叫姜还是老的辣。
又如“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我的解释是:如果你养了10只羊,被狼偷了3只羊,现在补羊圈来得及吗?如果10只全被狼偷了,这时候补羊圈还有用吗?他马上明白了,这两句话的意思。
这事放到之前可能是束手无策,或者转移话题不管,让他自己去悟。从拆书帮知道了适用边界,用了适用边界给作了解释,而且还有意识地去引导他。还可以升级的地方是:1、用提问的形式引导他去思考。今天刚开始时问他,但效果不是很好,可能不太适应这种方式,或者我的方式有问题,得多多去练习、尝试。2、总结得过于简单,每个俗语都有自己的适用边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用法。也不知道他是否明白。
适用边界是指某个理论或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场景范围,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可以适合,超出了这个适用范围就不适应了。知道这个,便于我们对方法、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入,使用时更加得心应手。
就比如今天日更复盘会时,有人提出文章要细细地打磨,输出高质量的日更,并拿出周岭老师的结论。这也是可以拿适用边界来解释的。目前的日更群没有错,周岭老师说得也没有错,其实问下自己几个问题,就明白了。日更群的目标是什么?自己的水平是什么样的?日更群解决的写作初期的问题,如写不出来,坚持不下去……等初期新手遇到的问题,而周岭老师已经过了这个阶段,他所说的是写作后期的问题,写作要提供价值的问题,写作要满足别人需要的问题,要提高自己影响力的问题……。
最后申明一点:上面所谈到这个问题,仅仅是个人之言,如有不适,全当笑话一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