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凿于唐代的大足石刻,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保存完好著称于世。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属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中,有五处宝地,如宝顶山、北山… 其中宝顶山最为有名和保护完整。
1999年,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敦煌莫高窟之后中国第二个石窟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1174年,宋代名僧赵智凤在大足境内经过数十次考察,发现宝顶山山秀岩深、谷幽洞灵,便把建造石窟的地点定在了这里。赵智凤精心设计,组织工匠在宝顶山“U”形沟中雕刻了上万尊佛像,形成了大佛湾、小佛湾等石窟群。
在大佛湾,可以看到身高7米的“华严三圣像”,低头垂目,俯览众生,显得悲悯大度、气势庄严。三圣像头顶山崖,脚踏莲台,身披袈裟,衣纹开阔舒展。居中为毗卢遮那佛,左右分别为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手托宝塔,重约千斤,却千年不坠。工匠巧妙利用建筑力学原理,将袈裟一角覆搭前臂、斜向下垂,于膝部相接,形成三角形稳固支撑,将塔和手臂的重力传到基座上。
择一事,终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