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张爱玲在初见胡兰成的一刹那,身心沦陷,从此变成了为爱而生、为爱付出、为爱痴狂的女人,尽管他们的爱情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不知她可曾后悔。
对于这样的爱情,这样的女人,我敬佩有余却不赞同。只是看过了《安娜·卡列尼娜》后,想着那安娜为爱付出、为爱挣扎,心生同情,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安娜——一个为爱痴狂的女人。
痴狂的爱,一如尘埃里开出的花。
安娜就像一朵花,高贵艳丽;而安娜的爱情,更像一朵花,绚丽迷人,只是开在了尘埃里。
安娜是美丽迷人的,就像在莫斯科的舞会上,她一出场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她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美丽的脸蛋是迷人的。”这时的安娜也是一位迷人的贵妇。
而安娜的生活也是平静如水的:父母早逝,在姑母的包办下,嫁给了大她二十岁的大官僚卡列宁。尽管没有爱情,但她安于天命,把全部的情感寄托在儿子身上。对于社交界,她也是游刃有余,一切都是安好的。
或许没有遇见渥伦斯基,一切都会完美如初。只是,爱情在毫无预料中发生了,一切都改变了。
安娜的爱情,犹如一朵花,萌芽、开花,绚烂之后凋零,一切又重新归于平静。
萌芽的爱情,带着几分愧疚,几分矜持,几分心动。
车站初见,渥伦斯基的英俊潇洒给安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只是擦肩而过,也知道他应是基蒂理想中的夫婿,所以当渥伦斯基在舞会上对她大献殷勤而冷落基蒂时,她并没有表现出多少热情,更是带着几分愧疚匆匆赶回了彼得堡。但顽皮的石子投下平静的心湖,还是起了圈圈涟漪。当她看到丈夫时,忽然觉得丈夫的那双大耳朵竟如此碍眼,而眼前的丈夫也是如此的虚情假意,下意识里,她在拿丈夫和渥伦斯基作比较。而当她看到渥伦斯基追逐她而来到彼得堡时,心中不禁多了几分喜悦,“有一种喜悦,醉人和热辣辣的感觉”,安娜动心了!
安娜的爱,大胆、真挚、热烈、有尊严。
抵不过渥伦斯基的攻势,安娜投降了,或者说屈服了内心最真实的对爱情的渴望。当爱情的火焰在安娜和渥伦斯基之间燃起时,安娜犹如初恋的少女,无所顾忌,每一点付出,都源于真心。在赛马场,她因渥伦斯基坠马而失态时,她的感情被释放出来。她已经无法再容忍从前无爱的生活,勇敢地跟丈夫表明:“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她是一个大胆的女人,但她不是一个放荡的女人,她曾对渥伦斯基说:“爱,我所不喜欢那个字眼,就因为它对于我有太多的意义,远非你所能理解的。”在她心中,女人不是男人的玩偶,她不愿向特西公爵夫人那样,在家宴上公开招待情人;也不愿接受丈夫的建议偷偷与请人来往。她要有尊严的爱情,她要在爱情里找回自己的人格。于是,她公然和渥伦斯基结合,抛开了一切。
可是,安娜的爱情,也快乐并痛苦着。
她的不顾一切,使爱情成为她的全部和唯一,正如她对渥伦斯基所说:“一切都完了,除了你,我什么都没有了。”她昂头宣称自己的幸福,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幸福的不可饶恕”。但这种幸福并不单纯,在她的内心,一直都充斥着负罪感。幸福过后,她面对的是众叛亲离,是屈辱痛楚,是思念儿子的哀伤。在安娜的爱情里,幸福与痛苦,如同孪生体,共生共存,一直折磨着她的灵魂。
被这种矛盾的心理苦苦折磨着,无法解脱,她和渥伦斯基的争吵越来越多。她付出的爱已经收不回,却又得不到渥伦斯基的回应,爱情在她面前轰然倒塌,她崩溃了,绝望了。
于是,滚滚车轮下,美丽的安娜香消玉殒。
这场爱情终究以悲剧收尾,这个为爱痴狂的女人,也用死亡为无望的爱情和生命画上了句号。
花儿凋零了,只留下失望的沉寂。
痴狂的爱,痴狂的女人,安娜是一个典型,分析安娜悲剧的原因,有来自社会的压力,有丈夫、情人的冷漠和虚伪,也有她自身性格的束缚。这种种原因,似乎也有着典型性,女人仿佛成了痴狂爱情里的悲剧代名词无论才华横溢,还是倾城无双。这样的爱情,这样的女人,真的值得我们去思索。
刘若英有首歌叫《为爱痴狂》,唱出了这些女人的心声:“想要问你,想不想陪我到地老天荒;如果爱情这样忧伤,为何不让我分享;日夜问你也不回答,怎么你会变这样;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的那样爱我;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这样,为爱痴狂?”
痴狂的爱,犹如尘埃里开出来的花,在压抑之中赫然绽放,美艳无比。只是一时的美丽之后,注定了凋残的命运。更何况,沾染了世俗尘埃的爱情,有多少人可以坦然接受?为爱痴狂的女人,如花一般,注定了在短暂而绚丽的爱情里,独自品尝爱的苦果,一如安娜!
同心无结索,花开岂能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