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大学教授们的指导下,经过前期的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点之后,上了一节研修课例。虽然跟教授的课相比,真的是相形见绌,lou的很,但是没有关系,毕竟教授吃得盐比我吃得饭都多呀!他在天花板,我在地上,也实在没有可比性。我就只跟自己比。
首先,今天最满意的是我控制好了语速和语调,把整首诗的基调上出来了,柔柔地美美地。
其次,用艾青、周起渭、白居易的诗贯穿整节课,我觉得也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自己的预期。
第三,对于“潋滟”“空蒙”“总相宜”“西子”的处理还比较满意,特别是对“西子”的处理,为什么不比做孔子、孟子,要比作西子呢?还有西子的由来,以及西施的美的介绍等,个人感觉这一点还是处理得比较巧妙的。
不足之处:
1.板书的字太丑了,要加强粉笔字和结构的练习。
2.对学生牵得太死了,牵得痕迹很重,太明显,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说,当好学生的引导者。
3.图片只是辅助学生理解而已,要更多的引导学生进行生本对话,看着文字想象画面,充分的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
4.对于古诗,还应该让学生试着连起来说诗句意思,而不是让知识碎片化的呈现。
5.要增加课堂的随机应变能力,眼里要有学生,心里要有学生,要把学生装在心里,就不会只想教案了。
6.“潋滟”“空蒙”的处理不是很好。可以结合字理、字形、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出示图片,学生就会容易得多。
7.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导致学生不知道要回答什么,答非所问,自己又不知道该如何引导,破解,这也是需要学习的地方。
8.教学点还可以再明确一些,像教授一样,提问要少而精。
一堂好课,关键在于学生。如果学生在你的课堂兴致高昂,说明你的课是成功的,如果学生在你的课堂眼光越来越暗淡,举手的人越来越少,开小差的人越来越多,那么,你就要思考你的课堂是否出问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