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莫罗|以神话隐喻现实

莫罗|以神话隐喻现实

作者: 儒镜 | 来源:发表于2017-02-24 17:58 被阅读108次

    古斯塔夫·莫罗(1826-1898),法国画家,象征主义代表人物之一。

    一、诸神隐喻

    莫罗生活在19世纪的法国
    1846年,他进入巴黎美术学校
    受到古典派与浪漫派的双重影响
    他的画既有古典派的传统造型能力
    又善于运用华丽灿烂的色彩

    1857年莫罗前往意大利学习
    研究了大量古典主义大师的作品
    更受到日本浮世绘
    印度与波斯细密画的影响
    他不断从当代艺术中吸取养料
    应用于自己的作品
    这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美感

    莫罗-俄尔普斯与斯芬克斯

    19世纪末的法国
    一直处于动乱与战争中
    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
    带给莫罗思想上的觉醒
    莫罗的绘画以它特有的形式
    传达着时代的变换、动荡与不安
    华美的画面中透着荒凉的末世情怀

    莫罗-拿着俄尔普斯头颅的色雷斯姑娘

    在莫罗的作品中
    传统手法与现代思维碰撞
    选取神话传说为题材
    用极其传统的造型方式
    来描绘现实社会中深刻的主题
    紧扣时代的脉搏
    以神话中的神物与事件为隐喻
    传达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人性的转变

    莫罗-朱庇特与塞默勒

    人性的绝望,对现实的幻灭
    这些颓废而荒凉的元素
    潜藏在金碧辉煌的画作中
    更具有讽刺意义
    而在这讽刺中
    更隐含着作者对时代命运的迷茫

    我既不相信我能摸到的东西, 也不相信我能看到的东西, 我只相信 我看不到和摸不到的东西。——莫罗

    他笔下那些极尽奢华的宫殿
    华丽丰腴的人物
    存在于神话中的故事
    将分崩离析的现实重新揉和
    构建出一个全新的世界观
    这个世界全凭艺术家的思想维系
    诉说着艺术家对这个时代的隐喻
    黑暗与光明博弈
    绝望与希望共存
    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美感
    而这,这正是时代的写照

    莫罗-尼罗河畔的摩西
    二、女性之恶

    莫罗喜欢描绘那些危险的女性形象,其中最著名的,是出自圣经故事中的莎乐美。

    莎乐美的母亲原本是希律王弟弟的妻子,后与希律王不伦,转嫁给希律王。先知约翰因劝告希律王而被囚禁,莎乐美的母亲怀恨在心,想置约翰于死地。

    莎乐美受母亲的教唆,在希律王生日宴会上献舞,希律王被妖冶的“七重纱”之舞所迷惑,起誓愿意满足莎乐美的任何愿望,莎乐美听从的母亲的意见,请求希律王将约翰的头颅奉送给她,因而害死了先知约翰。

    系列作品
    罪与恶之花-莎乐美

    莫罗笔下的莎乐美 体态丰腴、面容娇好 优美的舞姿、奢华的衣装 现身于金碧辉煌的宫殿 仿佛用鲜血浇灌出的恶之花 莫罗-有纹身的莎乐美 莎乐美之舞 约翰的头颅在显灵

    系列作品
    美貌而罪恶-莫罗笔下的女性形象

    我要描绘这些细微情节, 它不是从题材里, 而是从今天的妇女气质中发现的。 她们寻求不健康的情感, 她们如此愚蠢, 以至对那些最使人惊心的恐怖场面 也无动于衷。——莫罗

    “她们衣着华丽、环佩玲珑、形态优雅、富于肉感、感情专注、静穆庄重,犹如梦幻中的人物……在她们美丽的容貌下,透出冷酷和严峻,蕴含着罪恶、命运和死亡。即使是天真无邪的少女,也被描绘成冷漠和难以接近的样子。”
    ——法国评论家路易·马狄奥

    独角兽 加拉蒂亚 杰生 Hesiod and the Muse
    三、世纪末情调

    莫罗时代的法国,战争频频,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现实生活感到绝望,颓废感不可避免的表现在艺术上。

    在此背景下,莫罗的作品,天生一种挥之不去的忧郁与伤感,流露出孤独、彷徨的情绪,弥漫着世纪末独有的悲伤情调。

    在莫罗的作品中,神话人物抽离于现实和故事,放置在另一个艺术家思想中的世界,赋予其强烈的主观色彩,含义虽朦胧晦涩,却折射出生活在那个时代下艺术家的精神信仰。

    莫罗-俄尔普斯在尤瑞戴斯墓前

    莫罗作品
    孤独、彷徨、迷茫、颓废-世纪末情调

    虽然美好的事物被现实击碎, 在一切的失望之后, 又存在着美好的梦想, 这是世界末情绪中 非常重要的一个现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罗|以神话隐喻现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iw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