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中国简史》004

读书笔记-《中国简史》004

作者: 时不时 | 来源:发表于2024-07-27 21:32 被阅读0次
  • 郑重申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 上古史部分:

  •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

  • “我国开化最早,又无他国的史籍可供参考。”

  1. 英雄不问出处,是因为这是民族内部问题,我们崇拜英雄,我们渴望成为英雄;
  2. 民族需要有一个出处,一个高贵的出处,让我等可以昂然傲立于世界之巅;
  3.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起源于哪里吕老也不知道,但吕老的一句话,让我们无比自豪。
  • “三皇五帝说”
  1. 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2.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 吕老的分析思路一:姓氏出发,最终天下共主落于姬姓。
  1. 风姓:燧人、伏羲
  2. 姜姓:神农
  3. 姬姓: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4. 先有三皇,后有五帝
  • 吕老的分析思路二: 文化经济的角度,游牧vs 农耕
  1. 燧人氏:引用《韩非子》来说明燧人氏发明用火之法,教民众吃熟食,推断燧人氏为收集、渔猎时代的酋长;
  2. 伏羲氏:引用《易•系辞》说明伏羲氏做网捕鱼,推断其为渔猎时代的酋长;
  3. 神农氏:又称烈山氏。所谓烈山,就是放火烧山,刀耕火种的典型,推断神农氏为农耕文明的酋长;
  4. 黄帝:引用《史记》的描述“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断定黄帝为游牧部落的酋长;
  5. 结论1:燧人氏、伏羲氏处于渔猎时代,早于神农氏的耕农时代、黄帝的游牧时代;
  6. 结论2:农耕文明文化底色为和平,游牧文明文化底色为争夺,游牧文化胜出为必然;
  • 结论:姬姓胜姜姓,后续五帝均为黄帝的子孙则是证据。虽然炎帝被黄帝打败,炎帝在前,黄帝在后,我们都是谦逊的炎黄子孙。

  •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会

  • 仓廪足,而知礼,文化、社会的基础或者元素包含:衣食住行等基本方面;

  • 食:民以食为天,我们先说说食物的变化。

  1. 以燧人氏为界,人们的食物由生食,逐步向熟食转化;
  2. 以食物来源来说,从采集渔猎时代过渡到游牧、农耕,体现了食物的结构的变化。
  3. 采集渔猎时代,食物大多为自然界的自然产出,如果子、野菜、动物、鱼类构成,由于食物的来源来自于短期的收集获取,人与人的食物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4. 游牧时代的到来,让人类通过驯服牲畜,丰富了肉食。食物结构更多的是牲畜的产出,并以熟食为主。同时游牧的生存模式导致,游牧文明的食物还包括掠夺来的食物,其他游牧的牲畜、农耕的稻谷。
  5. 农耕时代,让人民安居乐业,食物稍有富足。仓廪足,则文化繁荣。
  • 住:住所古往今来的功能都是“避风港”、“避难所”
  1. 以有巢氏为界,人们住所的变化,从穴居,逐步走向自建房转化;
  2. 从房屋的材料来源来收,有树的地方,伐木为居,没树的地方则从开始了自行挖掘洞穴而居,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种自建房吧;
  • **衣:亚当夏娃以树叶🍂遮体,孙悟空为虎皮为裙
  1. 从吴三桂的虎皮装饰,不难看出,在明末清初的年代,拥有一张虎皮都是值得炫耀的事情,那么在生产力无比落后的太古,人类很难围猎大型动物。进而我们不难知道,太古时代,人类的初代衣裳必然是尺寸短小,难以遮体的。
  2. 随着植物纤维的运用,我们逐步有了更大宽大的衣裳。
  3. 我们不需要知道棉麻等植物纤维的运用过程,我们只需要从“物以稀为贵”,“物极必反”的客观规律出发,必然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组织、阶级的出现,必然由短小的衣裳向宽松、落地的大尺寸衣裳为潮流方向。
  • 行:解决了基本的食、住、行之后,必然追求的是“诗和远方”
  1. 为谋生而行,不得不行:如江河湖海的渔业,逐水草而生的游牧,不得已为之。
  2. 为理想而行,不可不行:追寻理想,逐梦而行。
  3. 太古时代的行,更多的是为谋生而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先民开始为理想而奔走四方。
  • 文化底色
  1. 对于游牧部落来说,其食物来源多为宰杀的牛羊,则其民多了更多的杀伐的戾气;在追逐水草的过程中,水草生长随季节而变化。冬天向来,夏季往北,温度过高的地区,植被灌木、树木化,牛羊无法食用,因此游牧民族杀伐于温度适宜的水草平原之地,其组织多以武力为先;
  2. 对于农耕部落来说,刀耕火种也好、河水漫灌的浅滩也罢,土地是根,随季节播种不同的食物是探索的主要课题,多以自耕的植物果实、根茎为食,接近食草动物的习性,温驯而趋向和平;
  • 社会组织:
  1. 组织的产生,必然带来阶级的划分,差异化的分工。
  2. 组织的运转,需要制定适宜的分配制度,也就是所有制制度,通过制度来规定劳动所得;
  3. 同一个部落下,必然知根知底,很难凌驾于他人之上,这也就是所谓的缺乏神秘感;
  4. 从文化底色出发,有爱好和平的,就有爱好侵略的,有了侵略就有了征服和被征服;
  5. 原始的阶级划分必然是: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征服者居于上,被征服者居于下;随着征服的次数不断提升,被征服者也会外出征服其他部落,通过这样的过程,必然逐步复杂化阶级划分,也就是所谓的奴隶的延伸,产生奴隶的奴隶的奴隶……;
  6. 阶级的复杂使得组织更加稳固,跨越多个阶层后,必然产生神秘的威慑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中国简史》00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jb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