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经》攻心

作者: 无心妙心 | 来源:发表于2017-03-19 12:05 被阅读13次


《反经》作者:赵蕤

《反经》攻心


【原文】

孙子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何以明之?

战国时有说齐王曰:“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是故,圣人之伐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何谓攻其心?绝其所恃,是谓攻其心也。今秦之所恃为心者,燕、赵也,当收燕、赵之权。今说燕、赵之君,勿虚言空辞,必将以实利,以回其心,所谓攻其心者也。”

沛公西入武关,欲以二万人击秦峣(音尧)关下军。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也。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之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贪而忽名,可货以赂。),秦等果欲连和,俱西袭咸陽,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士卒恐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诸葛亮擒孟获,七纵七擒之,南方终亮之世,不敢背叛。又,四面楚歌而项羽走,刘琨吹葭胡人散。攻心之计,非一途也。)。


【译文】

孙子说:“以攻心为上策,以攻城为下策。”为什么这样说呢?

战国时有人劝说齐王:“攻打一国的方法,以攻心为上策,以攻城为下策。心胜为上,兵服为下。所以圣智之人讨伐他国、战胜敌人,最要紧的是先使其心服。什么叫“攻心”呢?断绝他的凭恃就是“攻心”。现在秦所凭恃为心的,是燕国、赵国,应收回燕、赵的权力。如今劝说燕国、赵国的国君,不要只用空言虚辞,一定要给他们实利,用来回转他们的心,这就是所说的‘攻心’。”

沛公刘邦向西进入武关,想用二万人攻打秦晓关的守军,张良进言说:“秦兵还很强盛,不能轻敌。我听说峣关的军官是屠户的儿子。商贩出身的家伙容易利诱。希望沛公暂且安寨不动,派人先去,准备五万人的供给以张声势,再在一些山头上布满旗帜,以为疑兵,叫郦其食带着值钱的珍宝去贿赂秦军的将领。”秦军将领果然要求联合起来一同西进袭击咸陽。沛公准备听从这个要求,张良说:“这不过是那些将领想叛变罢了,恐怕部下的兵士是不听从指挥的。部下不听从肯定会出危险,不如乘其懈怠进攻。”沛公于是领兵袭击,大破秦军[当初诸葛亮擒拿孟获,七次放了又七次擒拿,因此南方在诸葛亮在世时,一直不敢背叛。四面楚歌使项羽败逃,刘琨吹笳,胡人解围散去。采用攻心的计谋,并非只有一种方法]。

相关文章

  • 《反经》攻心

    《反经》攻心 【原文】 孙子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何以明之?战国时有说齐王曰:“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

  • 《反经》反经

    《反经》反经 【原文】 (议曰:理国之要,以仁义赏罚,此其大略也。然用失其宜,反以为害。故着《反经》一章以明之也。...

  • 《反经》

    《反经》 《反经》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智谋奇书,为唐代“博学多才,擅长政治”的赵蕤所作,收入《四库全书》,称《长短经》...

  • 《反经》正论

    《反经》正论 【原文】 议曰:《反经》、《是非》、《适变》三篇,虽博辩利害,然其弊流遁漫羡,无所归宿。故作《正论》...

  • 反经——大体

    一、为官用人之道 老子曰:“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国家治理需要公正不阿的法制,用兵打仗则需要奇...

  • 反经——序

    匠成舆者,忧人不贵;作箭者,恐人不伤。彼岂有爱憎哉?实技业驱之然耳。是知当代之士、驰骛之曹,书读纵横,则思诸侯之...

  • 《反经》品目

    《反经》品目 【原文】 夫天下重器,王者大统,莫不劳聪明于品材,获安逸于任使。故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

  • 《反经》知人

    《反经》知人 【原文】 臣闻主将之法,务览英雄之心。然人未易知,知人未易。汉光武,聪听之主也,谬于庞萌;曹孟德,知...

  • 《反经》大体

    《反经》大体 【原文】 臣闻老子曰:“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荀卿曰:“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

  • 《反经》政体

    《反经》政体 【原文】 (议曰:夫政理,得人则兴,失人则毁。故首简才行,次论政体焉。) 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经》攻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jm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