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当今社会的文化生力军生活根基被割断。目前70和80后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主要生力军。这个时间段的人,来自农村普通家庭的占大多数。他们大都经过刻苦学习,最终随着城市化进入了城市生活。但是他们的童年、少年时代,他们最根基的对生活的领悟和接触是在农村真实天地中积累的。那里对他们来说有着基因上的认同和感悟。而到城市之后,他们并没有对城市生活的基础积累,纵然日复一日地拼命工作和学习,却缺少了对生活本真的体味和感悟,心理上总像个外乡人一样,机械式地奋斗在大城市争名夺利的路上。没有对生活来自灵魂深处的感悟、观察、反思,怎么能够真实地将其反映在文化中呢?”——引自一位网友。
但反映了社会的普遍认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下半身插在泥土中,上半身是身着光鲜的西装,这是外表,不伦不类的外表。那么灵魂呢?一半是中式的礼义谦卑,一半是西式的自由放纵。这还只是大概的划分,一半的中式里面又有多种派系,华夏文化并非大一统的文化,单单按地域就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南北文化差异就有些大,南北之中又有东西,东西里面又有地方;西式的那一半也分了若干的国家和民族,欧美之间也有很大差异,这都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只是把文化进行简单拼凑,同样是不伦不类。
我们试图通过不断学习,尽量让这些文化融通,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我们又发现,文化知识大过于庞大,以至于淹没在海洋之中,甚至于早早呛死在下海之初。即算水性再好,独游在浩瀚的大海之中,也会希望渺茫!想要融会古今,贯通中西,非常人所能。我们提倡通才,可是现代的科技分支越来越多,要想全通,那是需要天才加万分的勤奋,能成为专才就很不错了。所以又要懂得放弃,能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毕竟少数,硬闯而上,可能就死在半山上了。
文化的修养也是这个道理,外来的学习,很难短时间成为自身的基因,我们的感悟更多地来自内心的发掘,不管是佛学的精髓,还是王阳明的心学,都是通过内心的发掘,顿悟也好、致良知也好,都不是外面学来的,都是遵从“真我”。哲学狂人尼采的“成为你自己”正是让你大声说出“我是”,这个“我是”,绝不是那个“我是谁?”我是谁?你会很疑惑,我到底是谁?世上的角色万万千,你说你是谁?你想成为谁?从古至今立了多少学习的榜样,你说你能成为谁?学来学去,结果还是谁也不是!终究你还是你自己!所以,不如一开始就是你自己。我是我!不要执迷于“我是谁?”这是个貌似高深的哲学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
“我是我”。答案虽然简单,可是那个真正的“我”,你是否已然找到?
我们练字,写文章,大多都从模仿开始,大量的临摹,慢慢找到自己的风格;佛学,最先都是渐悟,需通过大量的诵读佛经,慢慢悟出佛旨,最后修成正果,但后来有人发现,成佛并不是只有渐悟这条路,原来佛也不是外来菩萨,佛就在心中,自己本身就是一尊佛!这就是顿悟,其实就是成为你自己。
文化不是外来,学习可以让你成功,可以让你变文明,也可以让你成佛,但不能让你成为你自己。你可以对我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或者说土话,这些都有办法听懂,但你若说一口杂七杂八的话,却没办法听懂,尽管显得特别有知识,但却不见得特别有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