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叫“翁格玛丽”的女孩,本来长得不是很美。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都给她信心,从旁鼓励,每个人都对她说:“你真美。”由此,女孩有了信心,每天照镜子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很漂亮,也在心里对自己说:“其实,你很漂亮。”渐渐地,女孩真的越来越漂亮。由此,“翁格玛丽效应”成了教育心理学上一个重要的名词,说的是鼓励给人的心理暗示作用。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要及时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你很棒,你能够做得更好。”从而积极地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增强信心。
1900年以前,德国有100多名勇士先后独自一人做了“驾驶单座折叠式小船横渡大西洋”的冒险,结果惨遭失败,葬身大西洋。然而,有一个人却创造了奇迹,他就是当时德国的一名精神科医生林德曼博士。
他事后回忆冒险过程,得出结论说:“在大洋上孤身搏斗,最可怕的不是体力不支和风浪的袭击,而是自身产生的惶恐和绝望!”他说,在航海过程中,他一直在内心深处鼓励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他时时在内心呼唤“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他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维持了自己的坚毅并战胜了恐慌。
为什么别人都失败了,而林德曼博士却成功了?他们的差别就来源于著名的心理学定律:翁格玛利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春塔尔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对一所学校中8个班的学生进行未来发展预测,然后他把认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名单交给了有关教师,并再三叮嘱要对名单保密。
实际上,名单上的名字只是他随机抽取的。出乎意料的是,6个月以后出现了奇迹: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比以前有所提高,性格变得开朗活泼,求知欲也有所增强,与老师的感情也变得比以前好了。原来,这些教师得到权威性的预测暗示后,便开始对这些学生投以信任的目光,态度亲切温和,即使他们犯了错误也相信他们能够改正而不过多地指责。
正是这种暗含的期待和信任使学生对自己产生了信心,从而增强了进取心,也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奋发向上,故而出现了“奇迹”,这也是得益于“翁格玛利效应。”
如果我们留意观察自己的周围,就会发现“翁格玛利效应”在我们身上都会有不同程度地反映。大凡学习成绩优秀、求知欲强的学生往往会信心十足,而这里的信心恰好就是有效的心理暗示。还有就是这些学生大多生长在和睦、互敬互爱的家庭中,从而促进了智力的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孩子的潜能。而缺乏这种效应的孩子,往往自暴自弃,或心灰气馁,他们不但学习成绩不好,智力也会衰退,精神和感情都会变得消沉,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健康成长,从而无法充分地认识自我,也不能自主努力地学习和生活。
“翁格玛利效应”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心理暗示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能激发无限的潜能。遗憾的是,有些人只看到自己暂时的成绩,对成绩一时不理想,或者偶尔做错事,不是给予鼓励和积极的暗示,而是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使自尊心和自豪感大大地受到了伤害。于是自己就会越发的感到心灰意冷,以至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长此以往,天性便被泯灭了。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然而获得成功的人却太少,究竟是为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对自己进行适当的心理暗示。
许多孩子之所以不求上进,学习成绩平平,归根到底是由于自己的心智不够健全,不能把眼光放远,只看到自己的现状,而不会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成绩,改变家长、老师对我的看法,也一定可以改掉那些不好的毛病……”如果能在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事情就会真的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也会真的成为优秀的学生。
要想成功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就必须知道并灵活运用“翁格玛利效应”。激励能力是绝大部分人的短板,要想成功就必须延长这块短板。
比如,两名保龄球队员一起训练,两名队员都一球打倒了7只瓶。
队员甲,在心里对自己说:“很好!打倒了7只。”于是自己就会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
队员乙,则在心里对自己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不但使自己的心里很不舒服,也给自己造成了挫折感。
结果,队员甲的成绩不断上升,队员乙则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这个故事同样告诉我们,激励和自责的效果差异很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