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桩旧事,见百度百科。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英文:Rwandan Genocide)又称卢旺达内战,发生于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当时世界总人口1/5000以上,
大屠杀得到了卢旺达政府、军队、官员和大量当地媒体的支持。除了军队,对大屠杀负主要责任的还有两个胡图族民兵组织:Interahamwe和Impuzamugambi,同时大量的胡图族平民也参与了大屠杀。
屠杀进行的时候,国际社会表现消极(百度百科语)。
从结果看,国际社会并没有制止这场人间惨剧。联合国的官员,各国的政客,在这一点上的见识,还不如两千年前吕不韦的门客。
《吕氏春秋》中《侍君览》有云:
“……用兵也,乱则用,治则止。治而攻之,不祥莫大焉;乱而弗讨,害民莫长焉。”
意思是:
对发生混乱的国家就用兵,对治理好的国家就不用兵。一个国家治理得好却去攻打它,没有比这更不吉利的了;一个国家发生混乱而不去讨伐它,对人民的残害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言简意赅。
卢旺达屠杀,以事实验证了 “乱而弗讨,害民莫长焉。”
关于用兵,吕氏春秋这样说:
凡兵之用也,用於利,用於义。攻乱则服,服则攻者利;攻乱则义,义则攻者荣。荣且利,中主犹且为之,有况於贤主乎?
故割地宝器戈剑、卑辞屈服,不足以止攻,唯治为足。治则为利者不攻矣,为名者不伐矣。凡人之攻伐也,非为利则固为名也。名实不得,国虽强大,则无为攻矣。
凡事用兵作战,应该用在有利的地方,用在符合道义的地方。
攻打混乱的国家就能使之屈服,敌国屈服,那么进攻的国家就有利可图;攻打混乱的国家就符合道义,符合道义,那么进攻的国家就荣耀。既荣耀又有利益(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中等才能的君主尚且会做,更何况贤明的君主?所以,(即使被进攻的国家)割让土地,献出宝物,奉上金戈利器,言辞谦卑,屈服于人,这些都不能制止别国进攻。只有将国家治理好,才能制止别国的进攻。
国家治理好了,图利的就不会来进攻,图名的就不会来讨伐。
凡事发动战争的,不是图利,就是图名。名利都得不到,即使国家再强大,也不会进攻他国。
乱则用,治则止。治而攻之,不祥莫大焉;乱而弗讨,害民莫长焉。
此治乱之化也,文武之所由起也。
文者爱之徵也,武者恶之表也。爱恶循义,文武有常,圣人之元也。譬之若寒暑之序,时至而事生之。
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事适於时者,其功大。
对发生混乱的国家就用兵,对治理好的国家就不用兵。一个国家治理的好却去攻打它,没有比这更不吉利的了;一个国家发生混乱而不去讨伐它,对人民的残害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这就是根据治乱不同而采取的不同策略,用文用武就是据此而定的。
用文是喜爱的表现,用武是厌恶的表现。喜爱或厌恶都遵循道义。用文用武都有规则,这是圣人的根本。就如同寒暑的更替一样,时令到了就应该做相应的事情。
圣人不能改变时令,却能做出与时令相符的事情,做事适适宜时令,取得的功效就大。
参考
百度百科
《吕氏春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