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深研学术创始人周鹏飞受邀作为主讲人参加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院的深蓝讲堂。
周鹏飞老师在讲堂中讲述了对“教育”的终极理解,为什么选择投身入素质教育这一行业中。
鹏飞老师为我们分享:
1.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赢得时间”
2.更精准的筛选有用信息,获得更多的方法与原理,是未来学习的趋势
3.知识精华与科学素养在塑造人的学习速度
4.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创造更大的进步
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院副院长刘占超表示对周鹏飞老师的欢迎,并为这一次深蓝讲堂做了开场主持。
以下是周鹏飞老师演讲的“笔记版文字”,enjoy:
1.对“教育”的终极理解
现在大家都在追求快速,前几天刚刚过完“双十一”,最快的包裹在下单两小时后就到达了顾客手中。
这让人很容易就能联想到联邦快递,这是第一个做到第二天送达商业文件的美国快递公司。
詹姆斯·格莱克( James gleick)2000年出版的《加速的一切》( Faster: The Acceleration of Just About Everything)一书中,指出: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商业文件通常并不需要第二天就送达,然而,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简称Fedx)率先提高运送速度,给顾客超快的体验。然后很快,全世界的人都习惯于货物在第二天早上就能送达了。
当每个人都在第二天收到邮件时,所有快递公司都回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人类社会节奏普遍越来越快——只有这一原则从未变过。
如今,在一段时间间隔中发生的事件数在不断增加,技术时代已经成了一个“胜人一筹”的游戏,谁干的事情更多更快,谁就更出色。
这也是对“教育”的终极理解——赢得时间。
2.我们要寻找学习的捷径
知识变得更多更快,教育也在提速。最直观的例子就在于我们对于知识的掌握上面,2千年前庄子“学富五车”不过现在小学生:五车书也即是15万个字,即使文言文,按一字通3字解释成现代文也就约成47万字。
小学毕业估计都可以看过一遍了。照这么个算法,咱们随便一个人都是“学富几十、上百车”的。
这没有什么可洋洋得意的,我们的后来者只会超越我们,现在的知识飞速膨胀,永远也读不完。
(1)以1976年美国《化学文摘》为例,一年报道了来自136个国家的45万余篇文献。一个通晓外文的化学家每周读40小时,每小时读4篇,要56年才能读完“一年”发表的化学文献。
(2)1998年,中国科研人员共发表了约2万篇科研论文,到2008年,这一数字剧增至11.2万篇;而同期美国科研人员的论文数量由26.5万篇增至34万篇。
(3)2011-2013年,全世界新出版的书大约有2267265(两百万)本。2013年-2016年之间,新版书总数大约为134021533(一亿三千万)本。
(4)今天,通过互联网,每天都会产生1“5万亿字节”的数据量。
时间有限,我们要更快的学习
我们不再像古人一样“通读典籍”,我们不再学“樊迟曰:“何谓也?”,只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利用其余更多的时间学习牛顿三大定律、学函数、学细胞分裂……
是的,不难发现谁能更精准的筛选有用信息,获得更多的方法与原理谁就能赢得“单位时间”,在未来,制约你的一定就是“时间”,除了延长寿命之外,你更更快速的学习,要寻找学习的——捷径。
3.“真的捷径”是知识精华与科学素养
什么是捷径: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捷径的解释是:是近路。更是表示人们在想问题做事情的时候,寻求更快速的办法和途径。
捷径不是坏事:
人类两百万年来的发展就是一直在寻找“捷径”。从“假舆马”、“假舟楫”……到今日之超算、AI、量子通信。何不是捷径。
现代教育理念的“知识系统,理论方法”就是捷径,成才的“捷径”。
捷径不是考试答案,应付一次考试,却不能应付以后的任何一次。捷径是知识精华,是“授之以渔”的“渔”。
捷径不是机械取巧应付完成论文报告,却无法获得核心的创新。捷径是科研素质可以让你真正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精华与科学素养,这些内容简而言之就是科研水平。
无论中西方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多大的差异,但是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衡量标准方面是一致的——科研水平。
4.要利用科研“赢得时间”
(一)科研能力很重要
影响科研能力的因素,是如何影响的
(1)老师:只有通读完既往知识的人,才能告诉你那里是最重要的,你获得的即是他“毕生心的时间”(“先生”的理解、从具象和细节入手,端正态度和观念,养成正确的习惯)
(2)环境:资金和硬件:科研经费和实验室条件。
(3)团队:合作,和什么样的人为伍,如何让自己变得出色。
(4)交流:碰撞与灵感、参会。
你获得了别人毕生通读提出的精华(大师)、获得了别人辛勤创造的平台(环境)、你成倍的快速成长、解决问题(团队)、你开启了“平行宇宙般”的创造力(交流)。
想一想,你赢得的时间是别人的4倍或更多。这就是“更快”。
(二)关系和人脉很重要
假如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时忽然你和你的朋友一起逛街时发现了一个乞讨的流浪汉,你想做10元钱的慈善却发现自己没有带现金。你会怎么办?…… 问问他:你有十块钱现金吗?
你为什么找他?因为你认识他,或者说你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的全面了解可以完全满足这次“借贷”:你知道他有10元、你知道他知道你一定会还。并且这很方便。你不用信用卡套现……太麻烦,你不找路人是因为也许你没有时间解释得通。
这就是“人脉”:是一系列长久的“综合测试”,它是你在别人眼中的一个综合的“结论”。
科研也需要“人脉”,这不是“腐败”、而是更高级的“信任”:所以我们讲学术时讲“引用”、我们讲“毕业于”,讲“师从某某某”。
我们也更容易从导师于同学哪里获得“机会”,是因为我们通过了他们的“长期测试”。
科研的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寻找资源自然就倾向“已经通过测试”的那些人。或者在同等的竞争环境中为你“加分”。
你在申请美国Top10大学时要求你的“履历”与“推荐信”而不要求你“考试”,就是这个道理。
这不仅在今天,在各行各业中均如此。
教育资源向来都不可能是公平的,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中一直传承下来的“大师为重”。
5.深研今天能为你做什么
回到现在,我们(深研)能做些什么。
(1)大师:“大师为重”的教育理念,打破学校的“墙”
(2)真“能力”:不是应付考试,而是驾驭知识,更高级的“能力”:
(3)一起成长:解惑,规划,尽可能的整合资源并完成需求匹配,扩大“效果”,“影响圈”
以我们有限的时间 创造更大的进步。无论你是为自己,还是为这个世界。
— END —
深研学术(Deep Research),一个旨在为中国大学生提供科研实训与科研实习的资源共享平台。
平台全方位整合优质课程与师资资源,通过行业趋势解读、科研基础与技能培训、体验式科研实训等方式,有效提升学员科研能力,在学员考研、出国深造、就业与创业等过程中,全面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实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