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4-02-21

2024-02-21

作者: 每天都微笑 | 来源:发表于2024-02-20 20:34 被阅读0次

    20240221

    《对话shiiva》6 摘抄

    1 你无法人为地去关闭杂音(比如自己的念头,他人的眼光想法言语…),杂音一直存在,而当你不认为它的存在会影响你的时候,它如何影响你?

    你的感受是平静的、喜悦的,会感到温暖。而杂音带给你的感受是焦躁的、令你感到恐惧。

    学习信任仍然是主要的功课。过分的依赖自己,你会感到无力,而信任更高的存在,会让一切水到渠成。

    信任必须放下操控感。而对于某些人来说,失控,是最可怕的。

    《对话shiiva》7 摘抄

    1 人类的身心灵疾病,都可归结为能量的“阻塞”。所以疗愈,也只是“让循环重归通畅”而已。

    这种循环通常以以下几种方式发生:一、自身循环。即让能量在自己的身体内以自由循环的方式运动。二、人类与自然的循环。如将自己的能量通过脚底注入大地,然后再从大地吸取能量。当然,也包括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循环。三、人类之间的循环。这种疗愈,或是循环的重新接续通常以放下戒备心理、全然敞开、不设置期待、解除攻击性以及启动同理心的方式发生。

    对话Shiiva8摘抄

    1 财富真相-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单独富足”。

    一些人想要富足,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或整个宇宙是匮乏的。他们渴望不断地囤积财富,来提升自己的虚假安全感。

    当宇宙说:“信任我,则我将消除你的恐惧。”他们却要求“你先消除我的恐惧,然后,我才愿意信任你。”他们不懂得,不信任,或是“不放手”,就是恐惧的根源。

    真正的富足,一定是非竞争的,无限性的。你若能信任“足够的金钱会自由顺畅地流向我,同时足够的金钱会自由顺畅地流向每一个人”,则你就会摆脱对金钱的恐惧。

    真正的富足始终都在,只要你肯定信任。富足即是相信不缺,不少,富裕,足够。

    对话shiiva9摘抄

    1 请问我如何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去享受自己的问题。

    要么你被恐惧吞没,要么你吞没恐惧。

    我是无法受到攻击的。当你不认为自己会受到攻击,任何所谓的攻击都会自动化为无形。

    无论你是否希望问题存在,它都会存在。从你将它视为问题的那一刻起,“问题”就被你创造出来了。

    你去“享受”自己的问题。既然你已经创造出了问题,何不去享受它?第一,从某个层面上来说,任何事物被创造出来,都是为了让你享受的。第二,只有“享受”,真正的享受,能够让你不对你“创造出了这个问题”感到丝毫的愧疚。而愧疚,才是最大的问题。第三,“享受”,能够让你重新体验到“与问题的合一”。你不是排斥它,也不是绕过它,你不是企图消灭它,也不是企图忘记它,你重新把它纳入到你之内。借由这种方式,你们复归于完整。包括你,和你的问题。

    对话shiiva10摘抄

    1 很多的痛苦和重担,都经不起清明之眼的一瞥,“看透”真的会让某些事物“变得透明”。即是说,真正看清的那一刻,它就消融了——因为它从未真实过,这一点值得强调。(不是它消失了,不存在了,而是认识到它是不真的,我们只是用它借假修真而已)

    对话shiiva11摘抄

    1 不是你给爱,他人接受爱,而是爱流经你,流向他。而爱,是无穷的,爱就是你和他。爱自己,就是爱他人;爱他人,就是爱自己。

    如果你的字典中还有“失去”这个词,你就无法躲避伤害。你要么伤害自己,要么伤害他人——而两者都会带来恐惧和内疚。

    幸运的是,这种伤害,仅仅是在意识层面上的一种误解,永远无法成真。就像你无法真正受伤一样。

    对话shiiva12摘抄

    1 你从未“只为自己活”,无论你怎样活,都是在为“一体”活。

    你是为“所有人”而活,所有人也在“为你而活”。所以你无需羡慕嫉妒恨他人,当你说“你的体验我没有,所以我很羡慕”的时候,不是体验把你们分开,而是“你”“我”的执念把你们分开。

    在这一刻,所有的人体验着所有。一切体验都能够为你所有。你的需求都被满足了。你想要的都已得到——无论你能否发现这一点。所有你想要成为的人,在这一刻你都成为了。

    从来不是你要做什么,或是你不要做什么。而是“你不必‘一定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我只是告诉你,你做什么、不做什么都可以。做与不做,从来没有带来压力,“不得不”和“一定要”才是压力的来源。

    终究来说,人生不过是“不必如此”与“有何不可”。在无限的可能性中,你可以随意拣选,但那不代表你失去了其它选项。

    对话shiiva13摘抄

    1 以振频高低(好坏)来定义,是一种自我设限的作为。

    只是存在很多不同的频率,而这没有好坏。每个频率带都含有无穷尽的信息,或者说体验,而任何一个频率带中的信息都是包含其它全部频率带的。

    何谓“提升自己”?

    如果你的意识中,对于提升的理解是“我从某一个层次,进入到另一个层次,而后一个层次比前一个更高级、更好”,那么,基本上,这种尝试必遭挫败。

    如果你对于提升的理解是“发现真相”,那么是有可能的。真正可能做的提升,就是“整合”。

    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不同频率的能量。

    不评判自己,只是允许,并观察自己的当下状态。你需要做的,是解除自我分裂。你总是从某地出发,到另一地去。我建议你看到:你从来未曾移动过,因为你一直在此路上,此路为当下。

    对话shiiva之14摘抄

    1 真正需要疗愈的,仅仅是你一人而已。或者说,需要“疗愈”的,是你的某些信念。

    某人过去做了什么,所以现在发生了什么,切勿认为是某种惩罚报应,而是机会,让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看清自己。

    你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变的属性,你也自然就不会分辨和比较了。你不会以一时之相来定义一个人,不会硬要把人分出“好人”与“坏人”,你不会有拣择地爱一个人、恨另一个人。你的“平等心”也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从广大的角度上来看,每个人的经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你经历的,别人在多个轮回中也曾经经历过。每个人想要寻找的也是一样的——对爱的确认。

    所有“相”,都是“幻”。这样说不是否认它的存在,而是说,它不具有恒长的特质。

    你越能放下自己、越能与他人心意交融,你就越能感知到他人。

    你允许他人的情绪流向你,你放下戒备、打开边界,允许自己受伤(真相是你百害不侵,不可能受伤害);另一方面,你需要放下自己的欲求,比如渴望他人的认同、期盼回报等等。你越能做到这两点,就越能同理,放下自我、开放边界,与他人融合。

    对话Shiiva16摘抄

    1 真正疗愈的含义是“重新看到(真相)”。

    没有人不曾在原生家庭中受伤。你没发现每个孩子的受伤都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到他们“无限”吗?(无论你们把它叫做无条件的爱,或是别的什么名字)。但是被定义为“有限”的父母,又如何能给出“无限”?

    你要做的,不是找到“罪魁祸首”(没有人有罪),而仅仅是把所谓的过去/包袱放在地上。然后,你,你的父母,其他所有人,都轻装上路即可。

    你能做的选择,是现在就看清真相并臣服于它,还是进行有限的推迟。

    对话Shiiva17摘抄

    1 安住在“没有问题”的状态中。

    放下“…有问题”这个信念。

    信任且承认“没有任何问题,都是礼物/机会/工具…。

    “从来没有问题”,才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的答案。

    有的只是现在的状况,承认它,接受它,以当时当下的能力回应它就是了。哪有什么问题?!

    当你把某件事视为问题,你就必然和它纠缠在一起,与它对抗。而任何对抗的能量,都会回到你自己身上。就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更重要的是,你拼命解决的那个问题,从来只是“虚无”而已呀!外面根本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承受你的抗拒。

    任何“不调”和“异常”都是某种分裂的产物。而分裂,又往往以攻击的方式表现出来。

    正是强迫“成为这样”、“不要成为那样”,造成了混乱。

    当你排斥时,会采用某种冷漠的态度来回应其传达给你的信号;当你过度关注时,又企图用各种手段来控制。

    是你内在的恐惧和分裂(分别,评判,比较,预设,强求…)制造了所谓的问题。

    让你受伤的,只是自己的眼光,念头,认为想法而已。

    懂得适度放手,因为“孩子”虽来源于你,却不是你的复制品,也不是你的“附庸”,他有自己的规律,有自己的选择。当他表现出任何状况,都不应该受到批判。就如同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意识,不应也不会仅仅听命于父母一样。

    让人事物(包括自己)成为我想要他成为的样子,你会遭到挫败。

    对话shiiva18摘抄

    1 无限,足够,或者说不缺,这是丰盛的本意。丰盛不是说数量很多,而是说永远够用。

    你不用计较总量是多少,“真实的需要”是多少,总量就会是多少。

    你的恐惧在于“别人会抢走我的,或者我失去的会到别人那里去”,进一步是说“我的是不够的”,我的需求无法被满足。但问题是,只要你执着于我的需求(别人的是别人的,我的是我的),你就永远会感觉不够。

    你认为,是不够,才造成了你不得不和他人隔离开来保护“我的”。却没能看到,正是这种“人我之别”才造成了你的“不够”。

    如果你真的相信,这世上的资源足够的,是共有的,又何须恐惧不够,失去?

    用利己的动机(为了我),去进行利他的行为,没有比这更荒谬和自欺的事情了。

    你是否执意要从无限的宇宙中“分割”出渺小的“一个点”并以此自居?(本是大海,却误以为是水珠)

    若你能用“未分裂”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你知道自己不必,也从来无法与他人分割。你就知道,不是什么“损失,失去”,而只是“流动”。

    对话Shiiva19摘抄

    1 用爱的眼光去看待过去和现在的发生。看到只是一个机会,爱才是抓住机会并实现“净化”的唯一方法。

    对话Shiiva20摘抄

    1 没有“我在”,哪来的“我做”呢?有些人会执着于“做”,觉得一定要做什么才是有价值的,而“什么也不做”是没有价值的。更有甚者,不仅要“做”,还要控制“做”的效果,要求结果达到某个标准,才是有价值的。其实,这一切看似在证明价值,其实是在否定价值。

    我不是建议你“什么都不做”,而是建议你花一些时间回到自己的内在。你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吗?你能感受到自己吗?如果你不能深深扎根于自己的基石——存在本身,其上的建筑就会看起来摇摇欲坠。

    如果你不知道“我存在着”就是最大的价值,你永远无法逃离恐惧。人的一生也不在于“怎样去活”、“过怎样的生活”,而在于在每一个当下去体验存在本身,融入当下。

    上天只是“让你来了”,却不会为“你的来”增加什么条件。(不是非让你来做什么,怎么样)

    “让你来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让自己去享受,去体会,去感受。(成为自己,活出自己)

    使命,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每个人都可能通过特有的方式,全然地投入生命。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去尝试,目的只有一个——找到那个让你平静或喜悦的事情,因为它能够帮助你完全融入当下。

    当你在平静和喜悦中,你是没有诉求的,你不需要去外面追求认同,你不担心自己的物质保障,你甚至不会想要知道自己是否值得被爱、自己是否有价值。因为一切的担心都无法侵入当下。

    富足即是不缺,足够。是供=求。

    有求必应,有求必有,有求必够。富足就是始终不会少,够用;但也无需囤积贪多吝啬…(囤积贪多吝啬不敢用只进不给出,意味着你认为会匮乏,要为匮乏做准备。有匮乏之念就会吸引呈现匮乏。

    坚信安全足够,不担心缺少,不担心不够,开心享受享用,心甘情愿乐于给予分享,意味着富足,富足之念就会吸引呈现富足。)

    对话Shiiva21摘抄

    1 做一些事情来协助身体保持健康(清净身脑,安养心灵)是必要的。你可以做任何事,只要不执着。带着愉悦,感恩的享受享用的心态来吃喝拉撒,坐卧住行,百无禁忌,不设限制,你更能体认到生活的美好美妙。

    你排斥的,都回到你的经验中来。这不是惩罚,是为了让你深切体会到,并且接纳你排斥的东西。

    如果你一心想要控制,就会体验到某种失控。失控的经历是要协助你打破限制。而当你没有限制,你就自由了。

    如果你的身体变得沉重疲惫乏力,你要反思自身,那种身体里沉重疲惫的感觉是什么?有什么情绪让你感到如此沉重疲惫乏力?情绪背后是怎样的恐惧?

    一切的存在都是为了疗愈你。即使你眼中的问题,也是在帮助你从更多角度和深度去了解、接纳自己。面对问题,你需要去看清,而不是去抗拒和控制。

    不企图控制体重的人,更容易保持苗条。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体重没有“坏”的标准,他们不会设定“当我的体重达到多少以下”我就会接纳自己。他们认为自己体重多少“都很好”。当他们不在意识中排斥“超重”,他们就更不容易超重。

    保持享受感恩的心态,感谢各种食物,各种发生遇见滋养着他们的身体和心灵。自然,他们的身体心灵是通畅的和轻盈的。因为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停留在他们体内。

    越不恐惧,越不控制,越能无论怎样如何都接纳,越能怎样如何都很享受,就越自由自在,舒展开心。

    对话Shiiva22摘抄

    1之所以你很难在生活中全然放松,原因也正在此:你总是担心世界会让你“消失”(不被看见,不被接纳,不被认可,不被爱,没有价值)。可是,这些是真的吗?!有必要为这些压根不真的东西担心么?!

    基本上,你可以把自己比喻成“具有自我意识”或“觉醒中”的机器人。在你身上仍然有一套既定的程序在发挥作用,这个程序就是你的“业力”。这套程序会让你以惯有的方式去看待周遭的事物,并做出程式化的反应。当你对一切失去觉察,你就成为了一个普通的机器人,任由程序摆布。但当你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一切的发生,你就成了“自主意识觉醒”的机器人,就能够跳脱程序的束缚。

    重要的是,你需要在“每个当下”去负起责任,或者说“做出选择”。要不要保持清醒。在你的世界里,只有你有这样的责任或天赋。

    与其“期待被拯救”,不如“自救”。你不能把自己独有的责任(觉察~选择~作为~承担)丢到他人身上。

    对话Shiiva23摘抄

    1 你是否认为自己比那些人更高尚呢?你是否认为你应该得到好报呢?你是否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善良,却没有得到足够的报偿呢?

    收起“正义的骑士”那一套吧。这世界也不需要你行侠仗义。这是你的世界,你当然负有责任。但这责任不是让你“斩妖除魔”,而是让你摘下“分别的眼镜”。

    终究来说,你创造的“你的世界”,它只是你心内的一种投影。而这种投影的原本作用,绝不是让你迷失在里面,而是让你借此看清自己的内心。

    若你不知道世界的作用,是帮你回到自己,你就难免“反受其害”。当你成为自己世界受害者的时候,你还能记得它是你一手创造的吗?

    恐惧,就是分裂的意识和对立的观念造成的。没有分裂,就没有善恶,也就没有恶。没有什么需要被战胜,没有什么需要被提防,一切都是它本来该有的样子,这是多么安心!

    人们很愿意感恩那些自认为“好”的东西——美丽的容颜、健康的身体、美好的人际关系、漂亮的房子——甚至愿意花大笔的钱去购买这些。但是对于那些他们认为“不好”的东西呢?别说感恩了,避之犹恐不及。人们会先认定某些东西是不好的,然后去排斥它。而我却说,通过感恩那些不好的,你能够发现根本没有“不好”存在。

    当我们去感恩生命里的一切发生,我们就能够发现宇宙在每一件事背后都怀着极大的善意。(善意,是“完整”,是“无好无坏”,是“永恒的平安”。)

    你根本无需信任自己(小我的部分),但你可以去信任那个“更伟大的存在”(在我内)。无论你怎么称呼他都好——宇宙、至高精神、一、神……当你全然地信任他,你就不会陷入自我怀疑中了。因为你知道,你凡事不靠那个渺小的自己,而靠那个伟大的存有。他经由你去做一些事,而你根本无能为力(无法擅自作主),只是信任并任由它发生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4-02-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ti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