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校召开儿童节的活动,有家长去学校帮忙,给班级群里发了很多孩子的照片,我看见照片时就想找我的孩子,由于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基本上每周老师都找我反应:孩子在学校不遵守纪律、站队东张西望等等。我心里时时刻刻想着孩子的缺点,想着如何改造孩子,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我本人以前对孩子的观念就是严加教育才能成才,以后才能生活得好一些,因此看到照片,我的第一反应是看看孩子有没有遵守纪律,有没有给老师添麻烦,老师会不会找我谈话呢?我的反应就是我的孩子有没有违纪,有没有坐端正,但是照片中呈现在我眼前的都是天真烂漫的笑脸,看着一张张让人内心融化的面孔,我觉察到了我的想法是多么得自私,再想想我孩子和我自己,经常是愁眉苦脸,其实看着孩子不开心,我心里也惭愧,我也希望我的孩子笑容满面,可是我的行为却没有体现出来。
曾经孩子说:“妈妈你的脾气很暴躁。”,我当时听了很诧异,孩子都知道暴躁这个词语了,但是我并没有觉察到我给孩子造成的压力,我甚至觉得孩子用的词语有点言过其实了,直到今天我突然顿悟,儿童节不就是孩子的节日吗?对孩子来说就是玩,有快乐的体验,可是我在做什么?在孩子上一年级之前,我常常对他说:“你好自私哦!”其实是我自己用词不恰当,这是学龄前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这时候的孩子完全以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它和自私无关,代表的含义是儿童天生认识不到别人可能会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原来真正自私的却是我这个做妈妈的,当我想到这些的时候,我想起知乎用户“鸢飞草长的五月”给我的回复,当时我在知乎上留言,每当听完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后我非常生气,就想怒吼孩子,打孩子就犯,想立刻改变孩子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当我把这些告诉知友的时候,知友给我的建议就是我把自己和老师分隔开来,两个角色分开,家长和老师,老师做什么一定是为了她自己,家长则是为了孩子,自己心里清楚老师的目的就好,自己清楚的时候在言行上就知道怎么区别对待老师每次对孩子的控诉,你若对孩子的处境感同身受,你做的事孩子就都能接受了,这样就没有叛逆了。老师维持纪律是她的责任,你不想被老师麻烦是你的需要,但只有真正地爱孩子,今年之前我一直以为教育孩子是树立规矩,让孩子按照规章制度做事情,现在我明白对孩子的教育是爱,才能达到他愿意被我管教的目的。瞬间我有了这个念头:“我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老师,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小我呢?”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不断重复着母亲对我的怒吼和打骂,我一面把原生家庭的这些教育经验用在孩子身上,一面自责,因为母亲的教育方式留给我的是心灵的创伤,每每想起往事,内心就很难过,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句话:“让原生家庭的伤到我为止。”我希望我的孩子有美好未来的同时也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是我的目的也是我的初衷,从此我人生的目标是让原生家庭的伤到我为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