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即生成
生成来源于历史的积聚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不断地进行形成和打破习惯的过程是生成的基础和路径。生成分为静态和动态,静态即为形成习惯,而动态则是超越和打破习惯。
习惯的可能性:习惯是一种附属和基础,是服务于我们、被我们所把握的一种可能性。
另一种可能是指习惯既是对传统的固守,更是对传统的突破和削弱。
由此可见,生成是习惯的不断形成与不断更新,这是一个人秉持自持的重要过程。
二、直接传达和原初知识的可教性差别·
如数学、天文学及医学知识的内容与熟练的技巧可以通过简单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样的知识就是现在我们认为的事实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而对于涉及人的存在本源和根本处境的哲学这样无法直接传递的知识,就像我们现在的程序性知识和默会知识。这些知识是需要孩子进行自行实践体验和体悟感受才能达成的。
真理是否可教?真理是否可能变成语言?真理不能逃脱“空洞无物”而进入不可言说吗?
真理可教,但并非我们所认为的直接传授那么简单,如同“道可道,非常道”真理玄之又玄但可教。
柏拉图认为:“如何接触学习的对象呢?语言不可能把握对象,而是要经过长时间与对象进行科学的交往,并在相应的生活团体中,真理才突然出现在灵魂中。对于不能说和不可说的东西,在对话中只能间接传达出来,但在毫不保留的对话方式和生活交往中,真理会在刹那间突然显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