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实力相当的电视剧《权且天下》快结局了。
年少时对倾泠月大大的文采可以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那个时候看书都是囫囵吞枣,具体的故事情节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所以,小说改成电视剧又看了一遍,算是重温旧梦。
可是重新来过的故事,已经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崇拜之情犹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了。
为什么网文小说看过一遍就不想再看第二遍了?
为什么《红楼梦》看了十遍八遍还意犹未尽?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片森林,里面包含了万物生长,荣枯更叠,宛若人间四季。
普通人的创作不过是一朵花、一棵树、一条鱼、一滴水而已,如何能与森林相媲美?
相较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她描绘的也是一个时代的人物荣枯,但是紫式部作为一个女人,用她的感知表达了:女人的柔美和价值体现来源于对男人绝对的顺从!
单从男女从属高低的方面来看,曹雪芹当技高一筹。他秉持的是批判态度。所以在当时《红楼梦》不被当权者推崇,以至于淹没了许多年。
一个集大成者,一定是眼光独到、心智成熟、意志坚定的超前者,超前就意味着会被冷落、被打击、并难与世俗相容,所以大成者的孤独也是普通人所承受不起的。
在文学领域里,所有的写作者都会有称谓差别,比如:作者、写手、作家、大师……
文学作品的创始者是人。作品与作品的差别其实说到底还是人与人的差别。
《孔子家语》中记载,鲁哀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任用贤德的士人来治理天下?如何选拔鲁国有德行的读书人?
孔子给鲁哀公讲了五仪,把士人分为五个等级:
一、庸人:
“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则庸人也。”
“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这个庸人心里没有存着要慎始慎终,谨慎行事,善始善终的原则,口里也讲不出伦理道德的教诲之言。
“不择贤以托其身”——也不会选择贤人来托付终身。
“不力行以自定”——更不会力行圣贤教诲而让心有所属,不力行伦理道德来成就自己。
“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在小事上明白,在大事上糊涂,不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
“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随波逐流,没有主见。
“此则庸人也”。
二、士人:
“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智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得之,行既由之,则若性命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
所谓的士人,他心中有一定的目标,做事也坚守一定的原则。
虽然不能够完全彻底地的知道道德学问的根本,但是他一定有所遵循。
虽然不能做事尽善尽美,具备各种美德,但是一定有其所遵循的规范和德行。
“是故智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所以他的智慧不务多,但是对于自己所知的,一定会有审慎的态度;言语不务多,但一定知道自己说得是什么;能够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智既知之,言既得之,行既由之,则若性命形骸之不可易也。”——智慧清灵明了,言语就能够表达清了,行为也能自然依从,就像性命身体一样不会改变。
心有所主,不会随意更改自己的志向。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富贵不足以让他有所骄慢,贫贱不足以让他有所忧戚,也不足以让他觉得有什么损失。这就是士人。
士人有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能做到宠辱不惊。
三、君子:
“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君子也。”
君子:说话忠诚守信,没有埋怨,没有瞋心。行为符合道德,又没有夸耀自己的神态。思虑非常地通达明了,言语不专断,还能够听进别人的意见。
他信奉道义,身体力行,自强不息。他的所作所为自然而然,这样的人是君子。
四、贤者:
“所谓贤者,德不逾闲,行中规绳。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富则天下无宛财,施则天下不病贫,此贤者也。”
贤者,他的德行都是符合于礼法的要求,中规中矩,行为没有一定的逾越。
“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他的言论可以成为天下的标准,让天下的人效法,又不伤害到他自身。
“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他的道可以教化百姓,为什么呢?因为他能够身体力行,所以也伤及不到他本人。
“富则天下无宛财,施则天下不病贫,此贤者也。”——如果他富裕了,天下的人就不会积财丧道,因为他富裕了就会惠施百姓。
五、圣者:
“所谓圣者,德合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圣者也。”
圣者的德行与天地合召,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圣人要比贤人更加和光同尘。他能够穷究万事万物终始的规律和道理,能够使万物自然协调,能够把大道传布天下,使天下的人改变性情,形成一定的道德品性。
他的光明与日月同辉,他的教化影响也非常神速,就像神明一样。
人有诸多种类,品有高低差别,自然作品也有了诸多差异。
复旦大学陈果的演讲中曾提到“大师”可以分为技艺大师和人格大师。
许多人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出类拔萃可以称之为“大师”,可是生活人品方面却差强人意。
作品的高低取决于创作者的认知水平和行为准则。
做人当恪守本心,学习圣贤之道,方能有所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