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意大利的一个奢侈品企业与中国网友因视频广告的网络对骂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并直接上升到了外交点评的程度,在舆论氛围中,各大网商也纷纷下架该企业产品,该品牌在中国已是凉凉的感觉,虽然事后创始人出来辩解、道歉进行补救,但在中国网友同仇敌忾的讨伐洪水中显得苍白无力。
后事如何,按下不表。我等贱民,对奢侈品既无兴趣、又无购买实力,也不是奢侈品牌眼皮里夹的人。品质好坏也就不予置评。单想从奢侈品的特性、身份、地位角度做个评说,没什么专业性,当然只能算杂谈。
找了找度娘,她说: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奢侈品有几个特性:
一、个性化,同一款奢侈品很难找到完全一样的,高端服装更是量身定做,穿的人不用考虑撞衫的尴尬,同一款的包包可能差距不大,但总能找到不一样,如果批量定制,那这个奢侈品品牌也就徒有虚名了。比如十多年前的梦特娇,刚进中国时包装成高端奢侈品品牌,但最后粗制滥造、批量定制,满大街梦特娇,不撞衫都难,最后连做苦力的建筑工人、清洁工都当工装穿了,还能是奢侈品吗?我不知道国外是否是奢侈品,但在中国,这就是自毁前程。
二、非实用性,仅仅是身份的标牌,有炫耀的含义。虽然是穿在身上的衣服,或手里提的包包,但作用不是裹体也不是御寒,包包不是用来装物(当然可以放点小零碎),主要功能是拿来给人看的,身份够的为了不掉价,身份不够的拿奢侈品来凑,装点门面,好往权贵或富豪阶层挤,所以在中国穿着爱马仕、挎着蔻驰、抹着兰蔻、喷着香奈儿的时尚女性却挤着地铁、挤着公交,每月拿着几千的薪水花着几万的钱买奢侈品,这种人非常多。他们人生就是为了来炫耀的吗?
三、高雅、高贵,犹如传承几百上千年的贵族,每一个毛孔都透着尊贵的气息,言行也是中规中矩的贵族范。这也是奢侈品被追捧的内在因素。但如果一个奢侈品牌,其创始人或设计师在网上如同泼妇骂街一般与网友对骂,那这个品牌的高贵属性将会荡然无存,轻佻、戏谑性地发着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化差异宣传片,如何与高贵划上关联的符号?还不如找个中国厂商代工,便宜点卖给爱虚荣的人士。以量取胜也是不错的生意经。你所做的任何补救都不是为了品牌价值,因为对品牌没有任何帮助。任何品牌的定位就是一句话、几个字,种族歧视、没礼貌已经造成的印象靠道歉能挽回吗?如果还想做奢侈品,建议从个人改名回炉再造吧!所以中国网友批他不批他已无关紧要,他已下地狱,说多了都是鬼话。
再想想,中国有奢侈品品牌吗?为什么?答案一定不在今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