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关无聊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与无聊共处

有关无聊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与无聊共处

作者: 全民阅读HD | 来源:发表于2023-08-05 18:56 被阅读0次

    “好无聊啊”!这或许是很多人都曾感受过的场景,要知道这种状态可是闲散人等才能经常感受到的一种体验,这或许足以说明我们的生活已经足够富足,且开始向着更高层级的需求进发了。

    叔本华在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说:“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来回摆动,而这两者实际上也是它最终的组成部分。”因为得到就会感到无聊,得不到就会感到痛苦,人生就在欲望-行动-实现-新的欲望之间不断地重复,如同钟摆一样,不同地来回摆动。

    海德格尔在谈及存在主义时也提及了无聊的三种情况,一种是感到时间被拉长的无聊(我等车时很无聊),一种是事情本身无意义的无聊(我吃了顿饭之后觉得很无聊),一种是认知上的无聊(我觉得做这件事很无聊),三种情况分别对应事情发生前的预知、事情发生时的感知,以及事情发生后的后知。

    近百年前阿多诺就提及过周末露营时有关无聊的相关内容,而露营这件事,不就是我们当下年轻人正做着的最流行的事情么。阿多诺还提及,“无聊是客观的绝望”,即无聊是对生活无可奈何而显现出来的表征。历来一众哲学家们,早已把无聊这件事研究的很透彻了,拿出书本来研读学习下,就能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待无聊这件事了。

    一、无聊的定义

    随着我们生活逐渐变好,无聊这件事开启了属于它站上舞台中央的序幕。无聊是一种想要(却无法)参与到令人满足的活动中的不适感。这是一种心理层面的经验,无聊就是不能做这个世界的主宰,没法控制你想要做的,无法实现你渴望的。

    二、无聊的表现

    在情绪上,我们会感到倦怠、焦躁。在感知上,我们会觉得时间变长了、做什么都没有意义。对于无聊的人来说,确实知道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就是不想做,因为觉得没有价值做,或者没法集中注意力投入其中。

    三、无聊的缘由

    无聊往往来源于个体对于所做事情意义的缺失所致,即缺乏人生的意义就会导致无聊。无聊的外部因素可以归结为:做的事情很单调、没有目的,或者受到约束,想要完成一件事却不具备相应的技能等。无聊的内部因素可以归结为:被动的无奈感、主观能动性的受限,以及对事物失去掌控力。所有的这些因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往往相互影响或依存。

    我们强烈地渴望一样东西,而这样东西却又无法满足。也就是说,当我们渴望而不可得时,无聊便会产生。其实当我们渴望不可得时最先出现的是感到痛苦,同时因为做其他事情在当下的欲望面前毫无意义或者意义很小,那么最想要做的事情没法做,而不想做的事情又让自己无所事事,自此痛苦之后便会感到无聊。

    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想做的被限制”时,我们就会感到无聊。就是说,当我们有一个欲望或目标时,却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来满足这个欲望或达成这个目标。

    丹克特和伊斯特伍德的《我们为何无聊》里提到:“当我们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当我们想要做点什么,但又不想去做手头正需要我们做的事情时,无聊就会找上门来。”本质上就是需求被满足则感到满足和幸福,需求被阻隔则感到无聊和痛苦。

    四、我们能否避免无聊

    我们的无聊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只要人活着就会有欲望,而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实现了欲望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这种快乐和幸福维持不了多久,我们就要重新开始追寻新的欲望,由此往复。在这期间,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那么就会感到痛苦,无欲无求则会感到无聊。

    因此幸福总是短暂的,痛苦和无聊才是生活的常态,而我们之所以能够抵御痛苦和无聊,是因为我们心中对最终的目标和达成的快乐充满了憧憬和渴望,正是这种渴求帮助我们在痛苦和无聊中坚守着这份努力,只为了最后的那一刻的快乐与幸福。

    五、无聊可能引发的后果

    无聊会导致肥胖、抑郁,或者犯罪吗?一定程度上会。因为无聊的人通常会寻找各种逃避策略来规避无聊,这时候选择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这些选择往往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即时快乐的事情,比如抽烟、玩游戏、看短视频、看电影、吃东西等等。

    无聊也会带来抑郁的风险,如果无聊感到长期没法排解,没有出口或通道来释放,哪怕这种方式是不合法或不符合道德的,那么这种长期积累的无聊就会累积为抑郁,因为长久的渴望得不到满足而对生活失去兴趣,自此很有可能陷入忧郁的境地。

    因此,长期无聊很容易把人带向不良习惯,或者让人吃更多的东西,只为填补和抵御无聊。这些依靠短暂逃避来牺牲未来利益的做法实在不可取,但确实是绝大多数人的现实选择。

    六、如何减少无聊

    无聊的反面是什么,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寻求解决方法的最佳策略。如果保持好奇,对事物赋予一定的好奇心,我们就能极大程度上抵御无聊。同时,当一件事情对于我们而言具有极度的掌控感时,即这件事情我们是有主动权的,我们是能够左右事情的发展的,而不是我们对事件的发展和推进无能为力的,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拥有极度的心流、快感和体验,即渴望且可及,无聊就会消散。

    无聊也是对我们采取行动的感召,这是在告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了,就好比被利器刺痛了要通过抽离身体做出反应,被火烫到了要抽回手臂一样,只要行动起来,无聊自然会减弱甚至几乎消失。

    索伦·克尔凯郭尔在他的《非此即彼》中提到,享乐主义本就是多元欲望的代名词,欲望过多自然更加容易给满足欲望带来难度,那也就大概率会产生更多痛苦和无聊,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尽可能规避无聊的措施。

    一是摆脱欲望。当我们放下对欲望的执念,减少对欲望的渴求时,这种想要满足而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的压力就会减弱,这时我们就会处于一种无为的满足当中,便能够减轻这种无聊的感觉。

    二是没事找事。当我们强迫自己去做一件事情时,我们会处于不得不做些什么的境地,这时候即便感到乏味或厌倦,也不会感到无聊,因为事件本身能够带着我们抽离无聊的状态。只要我们尽可能投入所做的事情,这件事情就能够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也能够因此而让我们忙碌起来,自然也就没空无聊了。

    三是找到路径。我们无聊的来源是有目标和欲望而不知道做什么事情对目标或欲望有帮助,因此而不知道能做什么。这时候如果我们首先放平心态,权当无法找到可做之事,但假设做某件事情可能对实现欲望或目标有帮助,哪怕仅仅可能是边缘的一些条件性的事情都可以,先做起来,做完就知道有没有靠近一点目标和欲望了,由此反复,直到找到那条正确的路径即可。

    另外,这可能是能够帮助我们最大程度上抵御无聊问题的终极方案,即用美德和沉思取代欲望模式。具体说来,就是从“欲望-满足-虚无”的无尽循环中跳脱出来,告别无限循环,进入高阶的以美德为生活导向,以沉思为生活基本的模式

    这种模式不是不再设定目标,不再为目标而努力,而是弱化目标的设定,以利他之心为社会提供价值,以思考来纠偏并改进自我,通过服务满足他人来实现自我满足,即可进入高阶且利他的丰盈富足模式。

    七、无聊的正面意义

    无聊其实也并都不是一无是处的,一个人能够无聊至少说明生活得还不错,正如海德格尔认为的那样:现代世界对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进步的热衷是由我们的“极度无聊”所驱动的。无聊也可以激发一个人对世界新的探索欲与好奇心,从而推动这个世界的向前发展。因此,无聊也可以看作是激发创造力的潜在动力,这便是它的正向意义。既然如此,那当我们真的感到无聊时,又何必焦虑呢?大方的接受无聊就好,因为你很可能正站在推动世界进步的门口。

    参考书目:

    1. 《我们为何无聊》,詹姆斯·丹科特、约翰·D.伊斯特伍德,译林出版社

    2. 《解剖无聊:如果无聊不可避免,我们该如何面对?》,马克·金维尔,天津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关无聊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与无聊共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fi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