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我们时代的伦理学》

读《我们时代的伦理学》

作者: 唯水忆音 | 来源:发表于2017-05-14 10:47 被阅读188次

    在道德、圣母被作为标签遭人唾骂的今天,大谈道德似乎带上了一丝贬义色彩。充斥于网络上关于道德的争论也常常让人困扰:世界上有绝对的道德法则吗?我们为什么要依道德行事?人们习惯的道德行为,真的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只是一种伪善?这些都是令人困惑的问题,这本小书虽然没有所有问题的解答,但仍然能够让我们考察自己的道德观念,让思考更加清晰。

    首先,作者提出了道德或伦理环境的概念——我们每个人的道德观念在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深深受到来自道德环境的影响,倾向于接受自身没有发现或无法表达的思想或情感路径。道德环境往往允许剥削者编造故事,例如市场规律的托词促成了血汗工厂,民族和宗教差异导致了集中营。这种道德环境的偏差在我身边就有一个香港人习以为常得视而不见的例子——家庭外佣。她们对香港人的重要性无可比拟,说是大部分受雇人士的家庭支柱也毫不夸张。(是的,有了孩子以后我家也请了一位,所以我是既得利益者的一员。)但是,她们由一开始签署的劳动合同就是不平等条约,即使她们将人生的大部分光阴都奉献给香港,也无法取得居港权。她们由早到晚地工作,一周只能休假一天,然而月薪只有四千多港币,因为在香港推行最低工资时,她们是被排除在外的。对于香港人来说,这似乎没有什么不妥,他们对外佣的歧视是光明正大的。我想,伦理学的意义就在于促使我们从这种道德环境中脱离出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日常生活,才能够看到以前注意不到的东西,至少在享受由于某些不公正所带来的好处的时候,没有那么心安理得。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前半部分里面作者对威胁伦理学的几大因素的分析,尤其是相对主义、利己主义和进化论。

    在相对主义者看来,世上没有绝对真理,只有适用于不同群体的不同真理。有人认为,以人权的名义反对迫害是在将狭隘的西方观念强加于人,然而作者指出,一般说来统治阶级才是他们所属社会文化或行为方式的代言人,奴隶不会赞扬奴隶制,女性在男权社会无法发声,社会底层的受压迫者从来没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另一种相对主义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理,没有人能做出最终判断。「好吧,这只是你的观点。」——多么熟悉的一句话,常常会成为我们与人争辩无果的结论。对此作者写道:「这一反应打断了讨论,而不会使讨论深入。它既不是在表示赞同,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既没有让对方解释原因,也没有委婉地提出转移思考对象的建议。」这句话毫无价值,因为关于道德的讨论并不像个人喜好那般无关紧要——「有时,我们不应停止辩论;停止就是一种冒险,而我们不能冒这个风险。」

    利己主义探讨的是道德行为的真正动机,有点阴谋论的味道,例如和平主义掩盖了侵略行径,乐于助人的愿望掩盖了对权力的向往,彬彬有礼表现了内心的轻蔑等等,这些真正的深层次的动机也许人们并未意识到。于是,结论便成了「人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利」。这让我想起了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这似乎是个很有力的假设,我们选择做一件有道德的事,是因为做这件事给我们的收益(包括成就感、别人的赞扬等等)在我们的心目中要高于成本。然而,作者澄清了这一点,他认为这种观点「使自利的概念失去了所有的内涵」。因为无论道德行为者关注什么事情,它都被理解成与「自私自利」这个词有关,于是便失去了预见力和解释说明的能力。

    最近流行的《人类简史》是进化论威胁到伦理学的一个例子。科学家告诉我们,人类是从猿猴进化来的,在千百年的演化后,留存下来的很多人类行为都是自然淘汰的结果,写在我们的基因里,目的只是为了种族的繁衍。对此作者试图辨明三种混乱的思想。第一种混乱思想是:仅仅从进化论的解释就得出结论,认为我们表面上关心的事情并非我们真正关心的。作者回应道:「解释我们是如何成为我们自己的,这是一回事;声称我们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这又是另一回事」。他举例说,母爱是适应进化的行为,因为有母亲呵护的动物生存机会更高,可是我们就能以此为据声称根本没有母爱这种东西吗?第二种混乱思想的结论是:不可能有真正让人在意的事,因为从进化论上找不到证据。 作者认为这点也站不住脚,因为进化论也不能解释我们各种莫名其妙的爱好,也许我们的某些特征和进化并没有关系,只是客观存在而已。第三种混乱思想是用心理学理论来解释自然现象,尤其是解释人类基因,再回过头来解释有这种基因的人。 最典型的例子是《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用基因的「自私」来解释人性的自私,然而作者表示基因只具有可复制性,并没有所谓「自私」的品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我们时代的伦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fq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