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去聚餐,总有那么一个人是负责拍板点菜的,也总有那么一个人只负责吃。而我,常常就是负责”吃“的那个。前段时间,跟几个认识很多年的老朋友出去吃饭,每个人都轮着点一个自己喜欢的菜。当轮到我点的时候,朋友很自然地说”你肯定又说无所谓啦……“以前,我肯定会乐呵呵地说“是”,可是,这一次不一样了。听到她这么说之后,我内心突然惊了一下,然后觉知到自己内心的抗议:”我是有所谓的!“这种感觉很奇妙……
过去,我最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无所谓”。
产生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1.觉得这对我不重要;
2.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自证预言”的说法,就是一个人常说的那些话,可能会成为他自己的生命预言。
原本我以为自己的“无所谓”是性格使然,但事事都“无所谓”的话,其实是不断把个人意愿推到一个低位,自己不懂争取与选择,别人也不会珍惜与重视。
关于选择,我自己经历过这样的四个阶段:
01/只会听话
从小到大,我就是别人口中的那个“听话乖巧的好孩子”,只要是大人们吩咐我做的事情,我都会努力去做到最好。因为这样,我时常可以得到称赞。渐渐地,我开始不自觉地去迎合别人对我的形象设定,隐藏起自己的真实个性,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成长时间里,我更喜欢说“好的”,完全丢弃了“不要”,逐渐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多么想自己说了算。
02/逃避选择
一个只会乖乖听话的人,还有另一个标签,就是”没主见“。无论是逛街买东西、吃饭点菜还是买票选座位,当别人来问我的意见时,我都爱用“无所谓”这个万能答案来应付,因为这样子可以省去很多思考的麻烦,还能避免选择错误造成的后果。
依赖别人去做决定,自己甘愿成为顺从者,凡事随大队,从不发出异响,这似乎是一种和谐的生存之道。但实际上,这是我给自己逃避选择的一个华丽借口。
03/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越来越独立以后,我发现自己重新开始学会思考,尽管还不能搞清楚自己最想要什么,但是起码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不想回到小镇上过安稳的小日子,而选择了留在广州工作。至今为止,我都觉得这是一个重要且正确的选择,我庆幸自己在这个事情上不再“无所谓”。
虽然刚毕业的第一年,天天加班熬夜,每次看着早已熄灯的小蛮腰和冷清的街道,我都会问自己这么辛苦为了什么……但是,内心深处的那份倔强告诉我,在大城市里的快速成长,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所以,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可以剔除掉很多无用选项,降低自己选择的难度。
04/知道什么更重要
光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感觉还远远不够,因为它往往没有给出一个实际的解决方案。这就好比到菜市场买菜,我知道自己不爱吃芹菜和萝卜,但菜摊上还有生菜、白菜、油墨菜……那还是一个无解的选择。所以,除了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还应该知道什么更重要。
在之前很长的一段单身状态里,我一直保持着的态度就是“宁可单着也不将就”。因为在我的生活中,个人的自由与成长才是更重要的。若是只为了”到了年纪该谈恋爱“,而让自己随便找个人将就一辈子,这个我做不到。所以,知道什么更重要,可以让我在选择中更容易地做出判断。
为什么会觉得“选择”这么难呢?如果那是一个好的和一个坏的选项,人人都很容易做出判断。“选择”难就难在影响因素众多,且互有利弊,我们要在其中选出一个此时此刻相对更优的解。这里隐藏着一个假设,就是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为了追求好处,至于我们知不知道这个好处是什么,这个好处是不是当下最需要的,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好好思考了。
思考什么更重要,可以让自己在众多的选项中做出权衡,这是一个价值观持续打磨的过程。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会变得更强,选择困难症也许就会自己消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