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向上》这本书原本是买给家人的一本励志书,没想到最后还是我先看完了。
- 一直记得一句话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想要变得优秀,只需要比别人努力,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做到优秀的,我们能从作者的经历中提炼出哪些共性的问题,从而解决我们当下的疑惑呢?
1. 读书记录
书本信息
《向上》—— 张自豪 著
预习 & 提问
- 1、提问:底层逻辑和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 2、兴趣:高效学习的方法
- 3、兴趣:充分表达的方法
- 4、兴趣:撬动未来的杠杆
- 5、提问:现阶段的处境、优劣势
- 6、提问:未来的规划(优秀的模型)
思考:延迟满足的真的合理吗?
《向上》中也提到当代成功学里面很常见的一个概念 —— 延迟满足:通过压抑当下的满足欲望,甘愿换取长期投入所获得的更高价值的满足。
可以看到,“延期满足” 本质上是对欲望和需求的抑制,用未来的回报来激励自己,需要意志力的支撑来渡过这段时间。它会不断消耗你的意志力,并且不断抬高期望值。如果这种期望与最终获得的回报有偏差,很容易陷入失望和沮丧中。
真正要培养的是寻找 “长期反馈” 的能力,把汇报的时间拉长(而不是放到最后),将汇报的过程分摊到达成目标的整个过程中,并学会从中得到阶段性满足。长期反馈不抑制欲望和需求,而是采用更灵活的方式在过程中注入能量,用阶段性满足回报自己,最终促进目标达成。
思考:个人能力地图
梳理中
思考:未来的规划
梳理中
2. 观点摘要
1. 向上跨越
- 信息差: 每个人看到的只是真实世界的一个投影,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偏差。要学会质疑和批判,并保持和外界交流,避免盲人摸象;
- 走出舒适区: 如果你不走去出,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从而将自己封闭在目之所及的范围内,却忘却世界之大;
- 头部效应: 在一个领域中,头部常常能够获得更多关注,拥有更多资源。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保证自己每次次选择平台是都在不断进步和上升;
- 目标的延展性: 建立目标时,要设定超过自己能力之上的挑战性指标;
-
适应平台:
- 1、观察学习: 寻找可以对标的对象和发展路径
- 2、发力: 给自己成长的时间
- 3、总结提炼: 在进入平台领先地位时,总结过去是如何走过来的,应用到下次跃迁
2. 高效学习
-
学习的内容:
- 1、已知的: 主动检索,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长期记忆
- 2、未知的: 总结提炼构建知识体系,并在遇到未知问题时灵活应用
- 刻意练习: 练习不是简单地重复,真正正确的练习要有好的导师,有目标和反馈
- 挑战大脑的惰性: 给自己处理反复测验,不要按照既有的顺序背诵或记忆;间隔出题,对抗遗忘曲线
-
萃取心智模型:
- 1、构建知识架构: 摒弃资料的无关信息,提取核心概念
- 2、探索一般规律: 留意事物的一般特点,推测一般规律
3. 充分表达
- 表达的优势: 条例清晰、懂得表达的人,能让沟通更高效,也能更快地被认同、接纳、新人,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机会
- 主动表达: 说话的艺术
- 被动表达: STAR 模型
-
个人能力地图: 通过图标的形式,把每个阶段做过的事情整理成一个个模块(每个模块包括做了什么、取得什么成绩以及别人的评价)
- 1、回忆: 回忆该阶段具体做了什么,具体的工作方法,产生哪些影响,不同人的评价,其中展现出的主要能力
- 2、提取关键词: 扫描不同阶段经历中的共同能力特征,总结提炼出关键词。这样就把不同时期的经历自然串联,展现自己的独特特性,让人眼前一亮(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能力、多线程工作能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应对困境的能力、提问技巧)
- 3、切割: 以网格的方式呈现,横向是时间,竖向是能力关键词
- 故事: 每个能力都匹配一个故事,用故事来展现个人能力
4. 时间杠杆
- 时间杠杆: 最大化地利用时间
-
时间管理: 通过事先规划和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高效运用,最终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
- 1、制定计划: 四象限法(规划;优先;延后;控制)
- 2、防止干扰: 番茄时钟法;解决执行时的突发干扰(直接拒绝 / 自我隔离)
- 3、管理别人的时间: 授权的工作思维
- 精力管理: 生物钟;基本的运动量;饮食结构
- 奇迹提问法: 遇到不想做的事情时,假设奇迹发生了 —— 目标实现,然后在假设下理性地思考应该怎么做才会发生奇迹。从而降低自己的负面情绪
- 二八原则: 专注于重要的事情;在重要的时间点发力
- 假装努力: 避免陷入 “假装努力” 的陷阱,要做真正有贡献价值的事情,并让工作成果被看到
- “贝恩”工作法则: 二八原则;Answer First(先给出假设性答案,然后围绕这个假设做论证,加以完善或推翻),让我们更加聚焦;Result Driven(以结果为导向,围绕目标倒推过程,绝不做无法帮助目标达成的事情)
5. 社交杠杆
- 友谊的基础: 共同经历是构建真正友谊的基础
- 社交杠杆: 寻找不认识的强大人脉,获得更多资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被更多人看见。同时把自己打造成不同社交网络中的纽带,继而获得更优质的人脉资源
- 社交效率: 社交带了的收益或价值 / 花费的时间成本或精力
- 社交的分类: 向上社交 & 同辈社交 & 向下社交
-
向上社交: 向认知水平跟高的人学习,帮自己抹平认知上的时间差
- 1、向现阶段能够触碰的目标学习(120% 理论): 不用刻意结识那些远高于自己现阶段能力的牛人(年长的老师 / 教授 / 前辈或职场上不涉及直接利益关系的前辈)
- 2、时刻保持分寸感
- 同辈社交: 提供不同视角,但无法提供指导性意见
- 向下社交: 愉悦感最强,要警惕沉沦
- 社交安全感: 与社交的对象没有任何利益冲突或竞争关系,沟通会更加真诚和有效
- 打破圈层壁垒: 圈子不同,也要强融
-
如何成为社交网中重要的节点:
- 1、梳理社交关系,厘清重复关系和非重复关系
- 2、有意识地增加非重复关系: 避免获得重复冗余信息
- 3、由非重复关系扩展人脉网络结构: 通过非重复联系人融入不同的社交圈层,逐步构建起人脉网络
- 4、打破社交圈层=壁垒,提高人脉连接效率: 主动建立不同好友间的桥梁,帮助自己的资源进行裂变式增长
6. 跨界杠杆
-
跨界杠杆: 融合自身资源的某一特性与其他表面上互不相干的资源,相互放大资源的价值
- 个人层面: 结合自身优势开辟一个新领域,变成不能被轻易取代的人
- 商业层面: 称为交叉品类中的第一名
-
多元思维: 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运用不同学科的基础理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 1、从经验中总结出的规律
- 2、从规律中提炼出的方法论
- 3、从方法论中发现的基础理论
7. 重塑思维
-
跳出思维陷阱:
- 1、幸存者偏差: 多度关注幸存的事物,而忽略未幸存的事物,从而造成错误结论
- 2、确认性偏差: 人们总是倾向于寻找、关注哪些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或信息,或把已有的信息朝着尽可能支持自己观点的方向解释,从而反复确认自己坚信的观点是正确的(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非常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 3、基本归因错误: 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往往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等内在因素,而低估了环境因素的影响
- 4、自我服务偏差: 人们趋向于把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而将别人的失败和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
- 5、自查无错陷阱: “行检同一法,己错不能查”,当我们做出决策和用于检查使用的是同一套思考方法,很难从中找出错误(行动和自检使用两套经验体系;引入竞争)
-
两种底层思维:
- 归纳法: 先获得信息,从局部现象推理到全局理论
- 演绎法: 先提出理论,从局部观察现象验证理论(推论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必然关系)
-
人生的动力:
- 内在动力: 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愿意主动探索世界
- 外在动力: 外界施加的推理(父母的期待、物质的奖励、环境的推动)
8. 人生节奏
- 决策的重要性: 每一次觉得都意味着一次改变,但是在结果到来之前,我们都无法正确预测。人生的质量取决于关键决策的质量,那些无意中做出的决定,往往对未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决策,更要用行动去证明这个决定值得
-
决策系统:
- 简单的事情(难度低、犯错成本低): 用大脑系统 1 做直觉判断
- 复杂的事情: 用大脑系统 2 的理性和逻辑(这个问题的目标时什么;判断标准是什么;预期结果 / 收益是什么)
- 重要的事情(决策难度高、犯错成本巨大): 再返回系统 1 自检一遍(是否超过风险承受极限;是否符合动机)
- 向成功的人学习决策: 如何确定观点可信度(多次成功解决相关问题的人;能够有逻辑地解释结论背后因果关系的人)
- 人生的时差: 越优秀的人或内在动力越强烈的人,越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时区里,不要因为一时的快慢,影响原本的节奏,更不要因此导致心态失衡。
9. 延迟满足
- 熵减: 快速获得信息,不断放纵自己,是顺应人性的熵增。延迟满足是一种熵减过程,可以抗拒及时行乐,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当下满足的取向
- 时间复利: 只要做正确的事,时间会带来奇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