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22年9月3日
【国别】奥地利
【类型】小说
【作者】弗兰兹·卡夫卡
【内容提要】
有这么一座小城,它离边境很远,离京城不算太远。但是,在小城人民的印象中,小城离京城更远,因为人们可以听到有关边境的战事,而京城的事情小城人几乎一无所知。
就比如,京城的统治者已经依次更迭多次,旧王朝被推翻或废掉,新王朝又开始了,甚至连京城也给毁了,在离它很远地方又建起一个新的都城,后来这座新城被毁了,就都城又重建起来,所有这些小城人民一概不知道。当然,也没有影响小城的生活。
小城的统治者是首席税务官,是一个上校,不知已经当了小城多少年的统治者,已经上了年纪,反正小城人民也不关心,只是遵从传统接受这个上校的统治。
有一次,小城最贫困的小区被大火烧毁了,市民代表团为了得到政府的资助去见了上校。
会见在一个广场进行,广场的三分之一留给了上校。不知从哪里来的几个士兵面对市民代表团站成半圆形,上校坐在广场正中间。威严的气氛让代表团选出的汇报代表变得失去了勇气,找了种种理由重新又退回到人群中。过了良久,上校反复要求代表上去汇报,那个原先确定发言的代表才在两个市民的搀扶下走到上校前。
上校静静地听着代表的汇报,代表在汇报那场火灾的过程中,始终带着微笑。最后,他代表受灾市民希望上级能给以一些资金补助,还希望能以最优惠的价格购买建筑木材。
在市民代表汇报过程中,上校始终一言不发。等代表汇报结束后,上校说“拒绝”。代表带着笑容返回了人群中,最后,人群没有一丝牢骚,满意地散了。
上校有时候也会同意一些小事情,但象这种重大的事情几乎都是拒绝的,同样奇怪的是,没有这种拒绝小城人们几乎就过不下去,人们一再精力充沛而神情严肃地去见上校,到离开那里时虽然不是精神饱满,兴高采烈,但也习惯了拒绝,并不感到悲观失望。
【我的感悟】
读着这篇篇幅不算长的短篇小说,我的心中感到一阵震颤。长期的封闭落后以及封建奴役,养成了人们的愚昧麻木的奴性,我仿佛看到一群行尸走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简单机械地劳作,缴纳税赋。至于自己该不该有权利,该有什么权利,那是统治者的恩赐,是统治者操心的事情,自己用不着关心,更用不着争取。更严重的,习惯了统治阶级的拒绝,不被拒绝还过不下去,还不习惯。
人类的这种封建奴性中外都有,在中国,鲁迅早已批判过,发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呐喊声;卡夫卡则用自己的笔奋力解剖、鞭挞这种人性中的劣根性。可惜,人性的弱点难以被根除,不是几篇文章,不是几个先行者的呐喊就可以消除的。我们可以问自己:面对老板,面对权威,我们有没有奴性?
【精彩片段】
1、我们这座小城根本不靠边境,绝对不靠,它离边境还老远老远,这座小城的人大概谁也没有去过那里,那得横穿荒凉的高原地带,不过也要经过辽阔的富饶地区。
2、然而还有比离边境更远的地方——如果我可以拿这种距离进行比较,这就好比有人说,一个三百岁的人比一个两百岁的人老——这比边境更远的地方就是京城。关于边境的战事我们有时还能听到些消息,而京城的事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3、我们这里几百年来从未发生过由市民自己发起的政治变革。京城的上层统治者依次更迭,旧王朝被推翻或废掉,新王朝又开始了,上个世纪甚至连京城也给毁了,在离它很远的地方又建起一个新都,后来这新都也给毁了,旧都又重建起来,而这些对我们的小城竟然毫无影响。
4、最高税务官就是首席官员,这是自古形成的,上校和我们一样,都是遵从这一传统。
5、在我小时候,有一次一个市民代表团为得到政府资助前去见他,因为最穷困的城区被彻底烧毁了。
6、他们是那样寡言,那样严肃,那样呆板,虽未做过真正的坏事,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又坏得令人几乎不能忍受。
7、当时那个被指定讲话的人不愿开口,他已经走到了上校对面,可又失去了勇气,找出各种理由挤回了人群中。
8、在这期间那个事先确定的讲话人又恢复了勇气,由两位市民紧紧搀扶着开始了讲话。在描述那场大灾难的严肃的讲话中,他一直在微笑,一种极其谦恭的微笑,非常感人,可这微笑徒劳无益,在上校脸上没有引起丝毫反应。
9、不过可以肯定,在重要事情上市民们总是遭到拒绝。同样奇怪的是,没有这种拒绝人们几乎就过不下去,而这种拒绝和接受拒绝完全不是形式问题。人们一再精力充沛而神情严肃地到那里去,到离开那里时虽然不是精神饱满,兴高采烈,但也并不悲观失望,精疲力尽。(202209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