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起,老董看到儿媳在朋友圈转发的一篇关于生育的文章,大意就是不想做生育的机器。我警告老董不要多言,结婚生子都是他们的事,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自己的健康以及未来如何养老的问题。老董还算醒悟,第一反应告诉我管好那点钱,疫情允许后,出外旅游。
我则不然,除了规划旅游,更重要的是要攒点“过河钱”,在走不动的时候,选择一家条件略好些的康养中心,度过人生的最后关头。
昨天中午和朋友吃饭,也探讨过这类话题。我说:未来注定要选择康养中心养老,儿女不是不孝顺,而是各有各自的家庭和需要承担的责任,没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来照顾老人。更何况,我们都是从儿女身份走过来,对自己的父母照顾也是微不足道的。
什么年龄想什么事情,人生走过半截后,想到了就是如何安度晚年。前半生,忙碌事业,忙碌收入,忙碌儿女。虽然,忙碌效果欠佳,皆因能力有限,勉强糊口谋生,完成儿子学业、就业和成家。
如今我和老董成为空巢老人,虽然,也希望膝下有儿孙承欢。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儿子儿媳结婚三年,仍未考虑生育问题。今年又在朋友圈转发生育机器文章,似乎也在转达某些想法,我早已看开,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管他人闲事。
好在儿媳的一篇文章,点醒老董,与我达成共同共识:储备“过河钱”。余生,还是做个聪明老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