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了告别的聚会》读后感

《为了告别的聚会》读后感

作者: f7cedba0d0a6 | 来源:发表于2023-05-31 17:32 被阅读0次

    《为了告别的聚会》是罗翔在《圆圈正义》里提到的昆德拉的书,现在昆氏的书在咱这儿不好买,电子书也不知什么原因上不了架,下手的实体书收到后发现是盗版,不少错别字,排版也很乱 字体还大小不一,最关键的是,封底价格明明标的是十几售价却卖三十多。

    好在不影响阅读。

    故事说的是温泉疗养地的护士一夜情了著名音乐家,怀孕后要找对方负责,音乐家在向老婆撒了谎后回到疗养地找医生帮忙,医生是个音乐发烧友,以合作开场音乐会为交换条件答应劝说并帮助护士流产,这时医生的朋友政治犯前来告别,同时交还医生曾经帮他制作的自杀毒药,但阴差阳错间政治犯把药放进了护士的药盒。护士在美国商人出现后一度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并放弃对大城名人(音乐家)与(追求她的)小镇青年之间的纠结,但在青年的误解与纠缠后欲服镇静剂却误食毒药身亡。此时政治犯已告别养女踏上了去国的行程,在边境想起刚刚认识的音乐家的美丽妻子,又燃起对故国的依恋。

    故事的风格一如昆氏既往小说,讽刺、哲思、黑色幽默。政治犯的养女是曾经举报他入狱的政治对手的女儿,对手却因被其他人举报而锒铛入狱并送上绞架,所以当他面对养女的提问时,“牺牲者未必崇高“是他几欲脱口而出的声音。

    昆氏的成名作大多出于布拉格之春前后,这本也是,因此难免让人想到它的政治隐喻,比如护士想通过与名人的一夜情告别小镇,最终却因为误食毒药告别了生命,她的死是如此无意义,以至没人真正关注;还比如美国富商,他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昆德拉也似乎故意多次暗示富商的身份,但是这种自命不凡的优越感,与美国人得知护士之死后稍做挣扎后的放弃,又形成一种别有意味的对比;还比如疗养院医生,名义上他为妇女治疗不孕不育症,事实上他借此机会把自己的子孙遍布了全市,甚至他一直想拜为养父的美国商人的孩子也是他的儿子。故事的最后,医生似乎成了最大赢家。

    之前聊过昆德拉的《笑忘录》,他一直坚信并传递“个人有自由,但生命无意义”,他认为人们往往“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之时,他们却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从而归结到其一生的态度:“不必认真对待”。因此他与坚信“布拉格终将成为一座沉默之城,但我们的语言还在空中,他们不能用枪击落语言”的哈维尔们成了两极。

    喜欢昆德拉,还是哈维尔,一度是知识分子的两难。但对文艺青年来说,喜欢昆德拉的文字,却是个简单的话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了告别的聚会》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my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