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0304 闫安
音乐就是神奇。
音乐在这部获得2019年奥斯卡奖的影片中不显山、不露水,却贯穿始终。
开始后,公路片的新形式。也有新意。还是历史上真有其事而改编。讲述了一个白人司机和黑人钢琴家因一次长途巡演的旅途故事。
上两个世纪的美国18年代,东北方民主平等,一路往西,再左拐往南,就逐渐种族隔膜,乃至歧视了。有些,纯粹是一种历史“习惯”。正如无论南北白人,对音乐那么神往、尊重和倾听。音乐会一结束,就“白是白,黑是黑”。
“音乐磨性”与电影《绿皮书》所以主人公面对两边都不兼容于他,而激愤的说到“我不是白,也不是黑,我是谁?!”。是质问也是控诉。这是影片中的高潮,也是唯一破坏音乐美感的地方,而更加显示了人性的冲突。
其他时间,这位黑人音乐家,到更象个会思想的,无论何种情况,都那么优雅、高贵和可接受,除了他私人化的同性恋,抓了也就抓了,反而质问“见义勇为”者的司机。
他后衣领似乎有个棍子而一直挺直腰杆的“音乐符号”而受到尊重。似乎不同于那些会弯腰的劳作者,总等着别人伺候?其实未必,这大概是音乐使然。用他的话说,那是从小父母传承,在神圣教堂演奏,浸入骨髓和成长历程的。
那个白人意大利司机,俗的可爱。包括他那个意大利家庭。影片开头、中间和结尾,着墨不多,但如拍了《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三部曲中的导演朱赛佩·托纳托雷电影风格的热闹意大利家庭风格。也有点中国化过节庆热闹劲。看的熟悉而亲切。不是西方传统社会的故作绅士和冷漠,似乎任何时候都衣冠楚楚、没有烟火味的假道学样子。
音乐的熏陶,最熟练的是音乐的表达。黑人音乐家最“天人合一”的表演是在南方橘鸟黑人酒吧里面的合奏。所有人都在享受那个微醺集体欢乐的时刻。虽然出了门,照样被黑人小偷或是强盗乘机而入。但那是常态也不重要了。
“音乐磨性”与电影《绿皮书》如此说,音乐比他的博士头衔都要尊贵和稀罕。
他因音乐流露和外溢出的文字,也是那么诗歌散文田园牧歌般浪漫、纯净和美好。远没有现实中的杂糅和粗俗,修饰了流行文化中的草莽气。优美舒缓的音乐温暖而明亮,与现实中亲情和友善结合在一起,显得动人而和谐。一路上他俩共同“创作”的书信,取悦了所有人。短暂旅程结束,这个开始说话和拼写都曾含混不清的意大利男人,居然老练的浑然天成和自如了。就如节日的盛装,你总会要那么必要时来一下下,而显得与众不同和举重若轻,给人也给自己意外的惊喜。
一路上,他俩从冲突开始的友谊和信任,就自然而然的建立了。到未必是影片中“暴力永远不会取胜,保持尊严才会取得真正的胜利”那般说教。
正如最后那个黑人音乐家在圣诞夜走进这个临时雇来当司机的热闹意大利移民家庭一样。
这部获得奥斯卡金球奖最佳影片(音乐/喜剧类),又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五项大奖的片子,(影片)里面有些句子,象《肖申克救赎》里面的话一样,可以在若有若无的状态中记住。但最具想象力的还是那些信件的内容,如同音乐一样,充满了诗意的氛围,四处满溢。就象白人司机感叹一路上壮美的大自然一样。都值得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哪怕仅仅为了养家糊口,都会大有不同。虽然寒冷而热闹的圣诞夜还是要一定赶回家去。正如中国传统的除夕和春节。
“音乐磨性”与电影《绿皮书》“世界上那么多孤独的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
“光有天分是不够的,改变人们的观念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父亲曾经说过,无论做什么,都要百分之百地做,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饭的时候要像最后一顿。”
………
最晚的夜场,总共只有4个观众。
电影如足球、音乐、滑雪、骑马、旅行、读书一样,与庸常惯性的生活,始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就象家乡的美食一样,隔段时间,你就得“光顾”一下。
否则,一切象是缺了钙和寡了味。
总有念想而未了。
索性。
�|�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