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从老姐那里拿回来粽子和一盒点心。老姐是老公的亲姐。
粽子是老姐包的,自从老人走后,老姐就撑起来,肩负着重任,每年都包粽子。
包粽子是挺麻烦的事,买食材,泡糯米和绿豆,尤其绿豆要蜕皮,腌制半肥瘦肉,洗粽叶,煮了晾干。包粽很有技巧,特别是大粽子。本地年粽小有半斤,一般一斤,还有两斤的,里面有绿豆,猪肉,还可以放板栗。煮时用很大的锅,用煤生煤炉来煮。粽子基本白天包,晚上煮。需要一个晚上大概十来个小时,定时起来看炉火,中途还要调整一下上下粽子,可烫手了。此外还要换煤球,换煤球得要两人扛锅下来,要很小心。老姐辛苦了,老公去买了煤球,跟着包了一下,而我什么也没帮上忙。
父母在,家在,那父母不在,家呢?老姐诠释了这个问题,家还在。她搬到了祖屋,逢年过节做好吃的,姐弟两家总在一起。有的人不理解,但亲情就是这样延续。
那一盒点心是稻香村的,听说是北京的老名号,北京的亲戚寄的。最初这是家婆和她在北京的亲弟弟之间的亲缘,家婆把粽叶寄去北京,她的弟弟在北京包粽子,家乡的情怀,而她的弟弟总是寄稻香村的点心。这样互寄几十年了。如今老人都走了,下一代还在延续,现在这边寄过去是粽子,因为后代不会包粽子,那边还是寄稻香村的点心,用了真空包装。
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五六十岁了,还可以几十年,大家见面少甚至不见,但微信及电话联系着,亲情那根线还在。再下一代人,已经二三十岁了,感觉还没长大,个个都社恐似的,彼此之间又没有沟通,真不懂这亲情将来会不会就断了。希望在我们还在的时候,孩子们成长起来,守护着这个家,维护着这个亲情,永远世代相传。
我父母这边兄弟姐妹,以前没当回事。如果不是父亲,我们一家人也很长时间没有在一起了,父亲在的那年国庆节,特意把父亲从医院接了回来,一大家子四代同堂,过了一个祥和的节日。我永远忘不了爸爸看曾孙的眼神,那是生的希望,生命的延续,薪火相传。
父亲走了,剩下母亲,兄妹关系突然变得更融洽,也许经历了才体会亲情的重要。
明天将会一大家子聚在母亲那里,其乐融融画面已经在脑海里出现,希望来年大家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