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外,德军轰炸机连翻呼啸。而在站内,女孩翻开一本书,大声朗读起来。人群中没有骚动,没有恐慌,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望着女孩,也在静静聆听女孩的朗读。
这幅令人动容的画面,来自玛德琳·马丁的《伦敦最后一家书店》。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让我深深体会到,好的故事吸引人心,好的语言则会让这份好奇心更加旺盛。
我是看书极慢的人,可是看这本书只用了2小时。在这2小时中,我跟随作者的思绪,时哭时笑,仿佛真切体验了一把女主格蕾丝从困惑迷茫,到勇敢迈出自己脚步的人生。
阅读带来的力量无法比拟,也正是这本书所传递出来的讯息。
书中两个读书的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第一个就是文章开头,格蕾丝在地铁站的朗读。那是她第一次抛开别人的眼光,在众人注目中开始大声朗读。此时的她,虽然困惑迷茫,对于未来,对于战争,她不知所措。
她也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哭泣的人群,只有拿起书来,用书中的故事,去疗愈别人,也是疗愈自己。
谁知,就是这股小小的力量,竟然在人群中蔓延,人们停下来,静静聆听,不再管外面的轰炸,也不再管战争哪一天才能结束,只想抓住眼前的一丝宁静。
这幅站外炮火连天,站内一片宁静,只有女孩朗读声音的画面,不禁让人感动。
另一个让我极为动容的读书场景,就是故事的后端,连格蕾丝的樱草山书店也遭遇轰炸,屋顶已经严重损坏,格蕾丝绝望了,她知道,书店也许真到了关门的时刻。
但是,聚集而来的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请继续为我们朗读吧!请把读书会继续下去吧!
站在一片废墟中,格蕾丝捧起书,她原以为,这应该是为大家最后一次朗读了。但是第二天,屋顶被修好了,人们自发将这间书店作为精神最后一片领域,无声地守护了起来。
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什么?废墟、伤痛、分离、流血……
战争带来很多,也带走很多,但唯一带不走的,是人们内心的想法,和信念。
格蕾丝从前从不读书,也不觉得读书有什么了不起,但从她走进樱草山书店成为店员的那一天,她的命运就在无形中被改变了。
战争爆发,但因为读书,她内心越来越坚定;因为读书,她获得了巨大的能量;因为读书,她夜半走在满是废墟的街道,也不再害怕,而是奋力去营救别人。
她通过读书,帮助了很多人,也通过读书,找回了自己。
——
《伦敦最后一家书店》的作者玛德琳·马丁,曾在德国军营度过大半个童年,所以在描写战争场面时,那种铺面而来的真实与残酷,都在书中一一展现。
但这本书更多是向我们传递一种温情:战争中的人们虽然经历分离、死亡、绝望,但在这些灰暗时刻里,仍然有希望在内心蔓延。即便是小小的、零星的希望,一旦心中燃起希望之火,任何外界的因素都阻挡不了它们的生长。
这本书是我在今年看过最好的一本女性成长之书,但除了女性成长,更多的是读书带给人的安慰,强烈推荐给每一位小伙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