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春谷天,立春后,一场春雨,一声惊雷,春信忽至,一夜之间,青草露出了幼芽,一夜之间,树儿长出了嫩叶,一夜之间,花儿开满了枝头,一夜之间,树上鸟儿开始啁啾。万物生发,生机蓬勃,农民们开始抓紧时间耕地,播种,开启了忙忙碌碌的一年。
他们知道只有在春天播撒下希望的种子,用一个夏天来养护它,除草,施肥,灌溉,才能在秋天收割采摘果实,最后用一个冬天来享受美好的生活,并期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日之计在于晨,还有一个表达是一日之计在于寅。寅时就是我们现在的3点到5点。古代人闻鸡起舞,这个时候很多勤劳的人已经起床了。
而春耕是一系列农业劳作的第一步,走好这第一步是全年收成的基础和保障。
所谓耕地,就是翻土。惊蛰的时候很多冬天埋在地里,它的虫卵就开始孵化孵化了。通过翻土可以将这些虫卵杀死。
耕地之后才是浸种,播种。
浸种是将冬天的种子用温水泡,让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更容易发芽。
这种古老的农耕文化,流传千年,包含了大自然的规律和朴实的因果关系,耕和勤的精神因而迁移到很多文化相关的事情上。
比如,笔耕不辍,形容勤于写文章不休息。
万里无闲田。
昼出耘田夜织麻。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都描绘出一副忙碌的早春春耕气象。
所以我认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他讲的不完全是指计划,而是提倡勤劳的态度,透露出一个朴实无华的真谛:不劳作就没饭吃。
正所谓:春若不耕,秋无所望。寅若不起,日无所办。少若不勤,老无所归。
当然勤劳不是傻干,也不是盲目地干,而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大自然的这种时节、节气来去科学的、有步骤的操作。
具体来说,如果说这个农户他今年,是要种某一种庄稼。他其实是要做很多的准备的,比如说种子,化肥,人力,农具。其实这也是一个项目管理,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根据种什么来决定。
如果他是要种果树,那是不是和种水稻有不同。
如果他是要种蔬菜,那肯定和水稻是不太一样。
总之啊,没有一锄头一犁的耕耘,再美好的愿景终究也是空中阁楼。
一切美好的生活都是靠双手来创造,靠汗水来浇灌。这就是普通的农耕文化下,人们历经千年得出的结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