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性本恶

人性本恶

作者: 豆腐先森 | 来源:发表于2018-05-27 15:55 被阅读41次

  翻到《米》这本书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缘,我仅是在茫茫书海里不经意间瞥见了“苏童”这个作者的名称,我听说过这个作者的名字,大名鼎鼎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便是苏童的《妻妾成群》所改编的电影,这也是张艺谋的抗鼎之作。翻开《米》一个是因为苏童,一个是因为页码比较少。

  我阅读的节奏几乎跟着五龙的人生轨迹在改变,五龙狂躁的时候,我读书的速度就会有明显的加快,当五龙在内心里挣扎的时候,我阅读的速度又渐渐的慢下来,我试图停下里,慢慢的从文字里感受苏童赋予这样一个男人怎样的内心,他才会变的如此的凶恶。是的,我搜尽了我脑袋里的词,我只能用凶恶来形容这个因为家乡闹水灾逃荒逃到城里一步一步被扭曲,一步一步失去了自己的善,一步一步被膨胀的欲望所控制的人。

  这是个荒唐的世界,五龙娶了做了六爷姘头然后与六爷手下偷情而怀孕不可告人的大女儿,六爷因为一直没儿子而知道织云生了儿子之后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儿子都接回去抚养传宗接代又把织云接回去当六姨太。五龙又强占了妹妹绮云上演了一出姐妹换夫的乱伦之戏。这条街上的社会万象如此之黑暗,五龙到底是一个凶狠手辣的人,他也许就是个人性本恶之人,他为了复仇借手杀死了曾经侮辱自己的阿保,又伺机炸了六爷的府邸,同时也炸死了自己第一任妻子,而阿保的儿子抱玉百般折磨已经得了花柳的五龙,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这就是一出变态而荒诞的悲剧。看到这里,我也试图去理解作者的意图,

首先,是五龙对米的痴迷与尊敬。

  也许是出于对吃饱饭的渴望,五龙喜欢嘎嘣的嚼着生米,米在他的心里才是最纯洁的东西,子宫那么污浊的地方要用米去净化,五龙在性方面的癖好是来自于内心里几乎与生俱来对饿的恐惧儿产生的畸形心态。他对因吃生米而胀死的小男孩是膨胀了感同身受的同情的,这个世界恨险恶,而他在感受到了险恶的时候就死在了他乡,这一刻的动容会让人隐约的觉得五龙终究还是个有血肉的人,他凶恶,野蛮,粗鲁,嫉恶如仇,但在与自己有着相同遭遇的小男孩面前,他也是会软弱的哭出来的。他不允许家人浪费任何一滴米,这也是传统中国农民对于自然的尊敬。而在五龙心里,米,几乎是他的图腾。

  织云的放浪让人无法想象那样的一家子人,在封建社会的体制下是生活在怎样的舆论压力之下,她母亲被她气死,她依然大摇大摆的做着六爷的姘头,她毫不在意世人的看法,在她的眼里,什么是恶?六爷打她就是恶,六爷不要她就是恶,她简单的世界观完全颠覆了自己的善恶,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的悲剧性却远不如她的妹妹绮云,她操持着米店,肩负着一家子的生活,父亲中风瘫痪在床,姐姐有孕终日惶惶,还有此时已经变的凶恶的五龙对她虎视眈眈,这是个什么样的家庭呢,你看不到爱,看不到相夫教子,看不到温暖,这里只有无耻的凶恶,仇视,猜疑,杀气腾腾(未完)

相关文章

  • 人生本苦 人性本恶

  • 人性本恶,人心可怕,人言可畏。

  • 并无

    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人性本纠结――

  • 真理

    人性本恶 真理 无可辩解 不接受辩解

  • 大家的善意小举挽救了一条小生命!

    人性本恶?人性本善? 我曾经无数次听到别人在讨论这个问题。 以前的我会倾向于“人性本恶”的理论。 但这...

  • 25.4 《荀子》性恶论:一切的善都是伪善

    今日观点: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善的一面完全来自后天修养。 一、荀况“劝学”的原因:人性本恶 1...

  • 人性的善恶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是自古以来争论的一个话题。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 法国哲人卢梭在...

  • 人性本恶

    战国时期荀子宣扬人性本恶。 儒家孔子宣扬仁义礼智信。 墨家墨子非攻。 最近我深觉人性本恶,细思极恐。 不知大家是否...

  •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历来都有争议,人性本善,是说每个人起初都是单纯,善良,清澈的;而人性本恶,却说人...

  • 关于善恶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认为是人性本恶。我同意荀子的观点 首先,人性本恶,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向善,人性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性本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ch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