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459个字,17张图片,预计阅读时长,7分钟】
一个一个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一个消失。——《开到荼蘼》
2018年可谓是“神仙打架”的一年:各类选秀综艺火爆登场,各种偶像团体高调出道。
后浪狂起,拍乱了偶像市场的水面。
各类选秀节目
当“青春偶像”从青葱18变成了稚嫩13;
当粉丝成了偶像的妈,争相养“儿子”、养“女儿”。
不禁让人想问:
是粉丝在变老,还是偶像在变小?
01
当偶像不再是偶像
我是给你们唱着歌长大的
大多数人的偶像启蒙,都是80年代的香港艺人。不论是四大天王,还是张国荣、梅艳芳等天王天后,20出头的年纪,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出道;或是演唱舞三栖发展,得到了观众认可才算熬出头。
哥哥是一代偶像
大家对于偶像的态度也是喜爱中带着崇拜,就像一颗遥遥指引自己前行的明星。对待偶像的称呼大多是“哥哥”“姐姐”,远远观赏就已足够。
但是到了现在,偶像这两个字的意思已不同往日。不论是年龄,还是业务能力,都有了新的定义。
2013年出道的TFBOYS是改变偶像市场的第一弹。
TFBOYS出道五年对比
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3岁,刷新了青春偶像的年龄下限。而且出道当天,他们就和粉丝定下了十年之约:在2023年开一场演唱会,见证彼此的成长。以此来强调“陪伴”、“共同成长”的主题。
十年之约
这种幼年偶像的鼻祖,是日本的国民团体AKB48——它的成员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1岁。从小开始培养,通过定期举办见面会、公演等活动来让粉丝见证偶像的每一分变化、每一次成长。这样就弱化了粉丝和偶像之间的距离感、强化了陪伴感。
公演现场
在这种模式下,偶像更像是一种职业。
你不必要一开始就具备能力,粉丝更为在意的是你的成长。
“出名要趁早”也不再是一句暗贬的话,反而成了偶像生存准则。
所以越来越多的“小偶像”走向舞台,走到聚光灯下。
能力养成就好
养成系偶像也给偶像的业务能力带来新的诠释。
“养成”这个词,来自于日本的模拟养成游戏。这类游戏通过引导玩家去主动付出时间和金钱,来培育游戏角色,使其成功通关。这类游戏也曾在中国引发热潮:比如“恋与制作人”。
恋与制作人
而养成系偶像,则是随着《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综艺节目的火热而进入到中国观众的视野。
在这些节目里,100位素人需要凭借自身表现,在3个月的限定时间里去赢得观众——也就是“制作人”的投票,得票总数前9的选手才可以成功出道。
粉丝为了自己喜欢的偶像能够成团,不只是花费金钱去投票,甚至还会花费大量精力去发动身边人帮忙“打call”。
节目期间粉丝在朋友圈发动投票
在这种自发、主动的“创星”模式下,NINEPERCENT、火箭少女101等偶像团体在粉丝的护航下高调出道,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市场也急速打开,更多的创星节目跟进。2018年也成了偶像市场转变的节点。
越来越多的养成系偶像出现;不是养成系出身的偶像也会被粉丝当成孩子来“宠爱”。连46岁高龄,孩子都已经22岁的郭德纲老师都逃不过“妈妈的爱”。
粉丝称呼郭老师
从青春到幼年、从高配到养成;从追星到创星,从崇拜到宠爱。
时代舞台变化的背后,是投射灯转变了方向。
02
谁是幕后之手
亟待投喂的市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也不断增加。大家在追求独特的个性的同时,也想要寻求归属。
于是追星成为最合适的路径——既能表达自己独特的眼光和审美,又能找到“同类”。所以追星族群体日益增加。
追星族
而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是青少年追星群体的井喷式发展。
因为两到四岁的孩子可以看天线宝宝、喜洋洋与灰太狼;
五到八岁的孩子有熊出没、巴啦啦小魔仙;
但是年龄再往上,文娱供给就出现了断层。
像《家有儿女》这类老少皆宜的影视剧作品越来越少
时代在发展,但是文化产品却还没有能够照顾到各个年龄段的需要。再加上九岁以上的孩子开始承受学业压力,精神方面的需要就更为突出。
毕竟现在的孩子和以前不一样。以前线下社交活动多种多样,小孩子上山下河、摸鱼捞虾,发着呆都可以消磨掉一天的时光;但是现在孩子生活相对封闭,娱乐主要靠网络。
单调的娱乐方式
所以,少年偶像、养成系偶像的产生可谓是自然而然。
他们不仅弥补了娱乐市场的空缺,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陪伴和引导。
渐入佳境的媒介
除了市场,媒介在偶像市场的变化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民追星的浪潮其实之前就出现过,2005年的超女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时的粉丝投入非常大,但是因为媒介比较单一,粉丝主要靠发短信来投票,但是当年的短信花费金额也达到了3000万元。可谓是市场限制了媒介,媒介拖累了市场。
超女之夜
如今,媒介的力量已不可同日而语。
《偶像练习生》播出期间,粉丝集资数额为2000万,《创造101》的金额高达4453万,仅选手孟美岐一人就得到了粉丝1200万的支持。
粉丝集资数量
此外,节目通过引导粉丝平台点赞、买应援物“打call”等投票机制,让广告商都取得了十分显赫的盈利。
广告商实现了销售增长
娱乐也离不开媒介的支持,媒介的变化自然也波及到了偶像市场的平静。它就像一座完备的桥梁,既能帮助市场更好的利用偶像、也便利了粉丝来多渠道追星。
媒介是偶像市场变化的推动者,也是见证者。
不甘遥望的粉丝
更为重要的是,偶像市场的受众——粉丝,也发生了变化。
“粉圈文化”之所以流行,有一部分原因是粉丝想要在偶像身上弥补自己的遗憾。所以他们喊着“宝宝”“儿子”,把自认为所有的好都堆到偶像面前。宠爱也好,支持也罢,其实是为了弥补自己的情感缺失。
一项针对养成系网综受众的调差设置了几条观看节目的动机,其中,“节目可以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感”“看到自己选择的偶像越来越好,会感到欣慰与满足”这两句得分较高,分别为 4.68 与 4.48。说明了这类养成类节目可以给观众带来情感弥补。
票数越高,粉丝越欣慰
同时,粉丝的心态也不再卑微。他们不需要“高高在上”的偶像,而是想要一个因自己而产生、由自己来守护的偶像。
在这种被动转主动的心态变化之下,粉丝更像是“造物者”,偶像有一点点的进步他们就觉得满足和开心,出色的专业能力就不再是出道所必需。
粉丝应援
在粉丝心态的转变之下,低龄偶像、养成系偶像也就成为了追星市场的主流。
偶像成名“走花路”的时刻,也是粉丝自我价值同化的最大的时刻。
03
不同的偶像和时代
从“偶像”,到偶像;
从为人称赞的“天王”、“巨星”,到宽容以待的“儿子”“女儿”;
从一种职业追求,到一种职业标配;
偶像更像是一种职业
变的是偶像,变的也是追逐偶像的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