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识到“持续”是关键
借用笑来老师语录:所有的失败,都是半途而废。
再借用本山老师语录:我的后半辈子,就靠这句话活着了!
纵观自己参加工作的十年,“涉猎”甚广,每年都会开展大大小小数十个项目,十年中开展的项目,少说也有100个。但点检成果的时候才发现,十年来,竟然没有“完成”一个项目!
放眼望去,全是触目惊心的烂尾楼!
痛心疾首!
唯一之原因,就是“半途而废”。
在做一个项目的过程中,总会接连不断地涌现出其他新项目,且“下一个”项目不是“更重要”,就是“更紧急”,往往选择“放弃”手头的项目。因此,放弃了一个又一个,结果是,所有的项目都没有“完成”。
如果每年都能死磕一个项目,十年下来,就是十个项目,称得上“硕果累累”了。
二、持续带来的喜悦
受益于“复利效应”概念,从2016年8月份开始的16个月中,陆续开展了对四项技能的持续积累。时光荏苒,岁月穿梭,持续积累的过程中倒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蓦然回首,不经意间,竟已小有收获!心中充满喜悦!
个人管理:不断地、反复地剖析自我、反省,已经明确必做事项、目标(长期、中期和短期)、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如何制定可行性方案以及如何抓住事情的“关键”。
企业管理:不断地、反复地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越来越清晰问题根源所在,并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案(仅仅是“意淫”,并没有实践的机会)。
专业:每天积累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不断思考、验证,从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到已经有能力进行系统地思考,制定解决方案。
英文:专注于一篇文章(选择了一篇TED演讲稿),并坚持查英英释义词典,刚开始寸步难行,现在已经可以蹒跚前行了。
这些成果,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三、“持续”过程总是“等不及”
虽然成果(尽管很小)可喜,但在“持续”的过程中,却总是有“急死人”的感觉。因每天或每次,仅能前进“一小步”,而且是很小很小的一步,想迈“大步”?几乎不可能!主要原因是每前进“一小步”,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想前进“一大步”,一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二是人脑不是机器,需要休息,不可能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
因此,总是叹息“太慢”了,“没有时间”了!
怎么不早点开始积累呢?
10年前指导自己硕士课题的博士,在读博的那四年时间里,每天都埋在英文文献和试验数据里,直到晚上10点左右,跑步后结束一天。现在早已移民海外,非我所能及。
估计成功的人,都是这样积累的,而且早就开始了。几个考入名校的师弟师妹,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几个同龄的同事,也进入了高级管理层,甚至,几个“年轻人”,也超越自己,进了管理层,成为冉冉升起的明星。
而自己,已经36岁,已步入中年,年龄的资本正在逐渐失去,却并没有相应的岁月积淀,个人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弱。自己要想改变,就要具备相应的能力,但能力的获得,只有持续付出时间和精力进行刻意练习,慢慢积淀。能力的获得,是一个“渐进”过程,而不是“突变”过程。
四、耐心最重要
很多事情,都不能“急”,“急”也没用,唯一的选择就是“持续”,老老实实地把该做的都做了,且做好。
如果为了“赶时间”,把不该省的事给省掉了,终究是要“补”回来的,而“返工”的效率是最低的,最终导致花费的时间更多。
因此,耐心最重要。
要勇敢面对现实:落后已经是事实。焦虑无用,“行动”才是王道,耐心地把该做的事情,一项一项完成,一点一滴地积累。
了解复利效应的人都知道,事实上,持续积累的过程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长。简单计算一下,每天进步1%,一年(365天)后,会有多少收益?直观感觉会增长为原来的3.65倍,实际上,是37.78倍!两年后,直观感觉是7.3倍,实际上是1427.59倍!三年后,直观感觉是11倍,实际上是5.4万倍!
需要多久?
耐心一点,奇迹“马上”就到!
五、总结
1.选定一件或几件事情(精简事项)
2.虚怀若谷,持续做下去
3.不时抬头看看远方的美好:其志甚远也
4.复利效应清晰指出:成功指日可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