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上尚未被证伪的事情不多,其中之一有分形原理。分形原理简单的说就是事物从宏观向微观不断变化,但是其中结构却一直不变,不断重复。
最近学习思考,发现学习和吃饭虽然是不同的事件,但是内构却如同分形一样,结构一致。
把学习类比人的吃饭,真的很贴切。食物从被人类吃掉基本经历了三个环节。一是被吃,二是消化吸收,三是功能。试想学习难道不也就是这三个环节吗?一是通过阅读视听等手段了解知识或者信息。二是消解这些知识,从中吸收并重新构建关联,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体系。三是在生存中不断调用这些知识,获得生存优势。这样看学习和吃饭其实是一件事,只是我们常常陷入自我设置的概念中把实质上一回事硬生生拆分开来,这也是分形的伟大。
对于食物我们在吃以前可以是饺子、馒头、米饭、鱼、苹果、蔬菜等等,可是吃到肚里就完全失去外形这个事物的表观了。食物在胃中被分解为蛋白质,我们每天吃饭平均不能少于8%的蛋白质,否则我们的脏器会受损,萎缩,最终影响生命。
当然食物还会分解出必不可少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一些稀有元素,这就是食物在第二环节的存在形态,它已完全是我们陌生的事物了。
这让我想到很多人读书总会问作者什么意图,段意是什么,等等。以前我不懂读书别人这么教我,我就认了,谁叫我不懂。但是从现在起至少我应该问问食物到底消化成什么了,这样我读书就不会在意作者所谓的核心意图,段意什么的,我在找这本书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稀有元素”在哪儿,把他们完全打碎的吸收掉,这些东西对我才有用,而不是把苹果存在肚子里。
这也非常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同样一本书,为什么大家解读出完全不同的信息,进而产生了更巨大的行为差别,原因是他们吸收的不同。大脑可不像胃和肠道自动吸收固定的成分,对于知识不解构,不思考,不验证,就会把大脑变成储物柜,而不是在大脑中关联为有用的信息。
这就是我认为的学习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学的会的学习方法,因为那就是我们的吃饭,我从来没见过不会吃饭的人,但确实有很多人不会学习,至少我不会。虽然很多人不用知道吃饭就是学习,就如同没有科学时代,人类也活了上千年,可是哲学和科学是把这些模糊使用在我们日常背后的道理提炼了出来,从而可以被正确广泛的通用,这才科学时代产生飞速的发展原因。李笑来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意思是说先学会学习的方法,再用这个方法学习知识。
先学会吃饭的原理,就此就学会了学习,从此就可以不断正确地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