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一篇《你才22岁,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对文中的一句话有感想:“22岁,独来独往,不发朋友圈,对社交活动都很恐惧。”
说来也是,微信本就是基于人与人的关系而建立的,朋友圈自然也是一个社交平台了。
难道对社交恐惧的人,会对朋友圈的交流起到影响吗?
真的同一些网友说的一样:“朋友圈和真实的人际关系分不开了。”
1
昨天,我在图书馆碰到一个小姑娘心不在焉地看着书,每隔几分钟就低头看一眼手机,随着屏幕的一暗一亮,她的脸色也是一喜一悲。
原来,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是一张图片,陪着文字“等喜欢的人点赞了,我就删掉这条朋友圈。”
哦,原来在等他的心上人。
我在图书馆里坐了将近一个,直到我离开,她似乎也没能等到喜欢的人给她点赞。
有多少人就是这样藏着一份惴惴不安的心事,小心地捧着一份不敢说出的喜欢慢慢地在朋友圈里等待。
2
曾经,我一直很仗义的帮助所有在微信上请我帮忙的朋友。因为,我希望我的帮助能换来他们帮助我。
后来我的姨夫身患癌症,她家急需钱的时候,我们发起了轻松筹。
我第一时间把轻松筹的链接和文字发给我的朋友。。。
后来,那些曾经我刻意去帮助的人并没有捐助,甚至连转发都没有。反而,很多我不曾帮助的人却多次转发、进行捐助,还协助核实。
信任你的人,永远不需要你在微信或朋友圈上过多的互动。
3
现在我已经把朋友圈更新设置为“不提示”。因为,我太黏着“它”。
平时,只要看到朋友圈的那个小红点,我就会打开手机查看朋友圈,一看到底。
别人是抖音中毒,我是“朋友圈”中毒。
每次打开朋友圈,必须一个人一个人,每条都翻看。一眨眼,时间就走了。
我看的都是别人的精彩,别人的奋斗,有时候嫉妒,有时候愤恨,有时候高兴,有时候羡慕。。。
面对微信和朋友圈,我甚至无法自拔,不能自制,所有工作都往后拖延。
似乎,我的人生都陷入朋友圈的包围。
2018年10月8日到现在快两个月的时间,见不到小红点的,每天高效的工作,每天都有时间学习、看书,荒废额时间越来越少。
其实,浪费你时间的不是微信,是你对微信的过度重视。
4
如果现在微信突然消失,你能怎么办?
是否会失去爱人?
是否会失去友情?
是否会失去工作?
微信为沟通提供了便利性。闲时可以打字、忙时可以语音、需要面谈时也不必舟车劳顿、还可以随时建群方便大家沟通。
微信还是沟通破冰的利器。无论是新加的同事、朋友,从朋友圈入手了解对方的生活日常,容易找到共同话题、提升熟悉感。
现在,要注重的是:因为微信沟通太便捷,朋友圈更新太快,已经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
正如腾讯研究院的实验结果一样,缩短微信的使用时间将使得消极情绪大幅下降,工作投入大幅上升。
适当的少用“微信”,让自己更高效的奋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