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只想玩沙,就让他玩沙。
如果他只想玩水,就让他玩水。
刚一进入无动力乐园,老二就跑向了沙池,挖沙坑、堆沙堡,这一玩就是一个晚上。
我也曾试探性地问他要不要玩旁边的彩虹滑道啥的,每次他都坚决地摇摇头。好吧,如果他只喜欢玩沙,那就让他只玩沙吧。
谁说到了游乐园不能只玩一样?
放眼望去,游乐园里大概有一二十种项目可供选择。站在成年人的视角那当然是玩得项目越多越好,最好能把所有项目都玩一遍,才算不花冤枉钱。假如进入游乐场只玩了一个项目,那简直是亏大了。假如玩的还是随处可见的泥土和沙子,那岂不是更亏?
所以,经常会在游乐场听到周围的大人诱导正在玩耍的孩子们“咱们去玩…吧?”通常情况下孩子都是摇头的,因为他只对他手中正在玩的东西感兴趣,而大人们却希望他参与更多项目。
我曾经也是这样的大人,可是后来我慢慢觉察到这是我们的需要,而非孩子的需要。我们需要物超所值,孩子需要真心喜欢,而孩子显然比我们更接近真相。
最可怕的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热情正在悄无声息地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是的,这里提到了一个育儿界的高频词汇——专注力。妈妈们不惜一切代价,寻求各种方法,以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各种机构也使出浑身解数,设计各种活动,美名其曰“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最朴素的道理,却需要最曲折的探索。陷入育儿狂热的大人们,是否意识到对于孩子的专注力来说,不打扰就是最有效的保护和培养呢?
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孩子正在专注于看书或者玩玩具,好心的妈妈或者奶奶们总会无比热情地把水杯递到孩子嘴边,让孩子喝水。孩子原本挺专注的,好心的我们硬生生把孩子从专注的状态里拉了出来。长此以往,让孩子如何专注得了?
在慢慢的反思中,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我开始尝试放下成年人的执念,允许孩子专注地做他自己。孩子想玩沙子,就让他尽情地玩,忘我地玩。我克制着自己的热情,不再问他是否喝水,是否上厕所,是否需要玩一下其他在我看来更有意思的项目。
于是,老二的门票只给了一堆沙子。但是你能说这钱花的不值吗?仔细想一下,这堆沙子不仅给孩子带来了乐趣,还培养了他的专注力。
我站在一边看他玩,此处不能用陪,因为我只是看,并没有进入沙池和他一起玩。期间孩子也邀请我和他一起玩沙,但是我拒绝了。因为我今天穿了一双新买的鞋子,我担心会把新鞋弄脏,所以,没有进去。这一点让我感觉挺遗憾的,如果我能和孩子一起玩沙,那么孩子的快乐一定会翻倍。
所以呢,以后出去玩,不但要让孩子穿的脏一点、破一点,自己也应该穿些脏了不心疼的衣服。唯有如此,才能和孩子一起体验玩耍的乐趣,给孩子身心在场的陪伴。
老二玩沙子的时候,老大偶尔会过来找我们。他呢,一个晚上都在乐园里的一条小溪边玩耍。就那样一条略显混浊的小溪水,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直到闭园,小溪边的欢呼声还在上空飘荡。
我们永远无法估量沙子和水带给孩子的乐趣有多大,孩子们会在流动的沙子里探索到无穷的乐趣。所以,我们不应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评判孩子的游戏。
如果他只想玩沙,就让他去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