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奇葩说本季的辩题之一是“父母该不该告诉小朋友童话都是假的?”
比赛开始前观众的投票倾向性很明显,八成的人认为不应该说。
一辩冉高鸣有一个观点,他说童话是假的,但是童话感是真的。不要鼓励孩子相信童话里面的刻板人物形象,而是从虚构的故事中,获得真实的勇气。
此话不假,但是告诉孩子童话都是假的,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我回想小时候,父亲告诉我童话都是假的,不要有那么的多梦幻情节。我的内心是困惑和失望的。我心里只想反问他:Why? 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个?
因为我爸总喜欢一脸严肃的告诉我事实,让我认清没有那么多美好,当然了,也只有亲爹才会下手这么狠。于是我心里曾经是这么想的--你怎么就见不得我好呢?天真一会儿不行么,为什么总要戳破。
父母这么做的逻辑在哪里?
02
从动机角度来讲,戳破这美丽的泡泡,是为了面对真实的世界。
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第一,什么是真实?
第二,如何对面世界?
先说第一点,什么是真实?
的确,童话故事是虚构的。
虚构就是假吗?不一定。
真善美对应着假恶丑,而这里的假并不一定是虚构。要理解“假”,不如先看看什么是“真”。童话故事里面的“真情”“真理”“纯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我们读小红帽,知道了不要给陌生人开门;我们看到彼得潘脾气古怪,但温蒂不离不弃;我们读到小飞象耳朵巨大,但发现并利用自己的长处,它逆袭为巨星......
这些“真”和故事的真假一点关系也没有,何必较真呢。孩子不在乎真假,唯一的风险在于,会因为太相信童话情节,而以身试法,就像冉高鸣那样,以为自己可以变身成美少女战士,最后却磕破了脑袋。但是,朋友们,这不是童话故事的问题。这是家长和学校,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教育造成的吧。
再说第二点,如何对面世界?
如果说是为了让孩子早些认识现实,那么方法有很多种,而告诉孩子“童话都是假的”一定不是最好的选择。
肥皂泡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它通过折射阳光,在表面产生彩虹一般的颜色,非常好看。每个孩子吹泡泡的时候,是无比幸福的。泡泡破了,孩子可能会哭,但第二次、第三次再玩的时候,孩子或许就懵懵懂懂的明白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东西,可能是很短暂的存在,那么,赶紧珍惜吹出泡泡的那个瞬间吧!
美好的东西是需要大人们小心呵护的,不要太早剧透。这或许是更好的方法。
03
再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大人们唇枪舌战,不如去问一个孩子。
辩手赵英男灵魂拷问说,“你们读童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呢?”他也还做了实验,告诉自己的侄女,“童话都是假的”。侄女极其淡定,怼他说:“你咋这么贱呢?”
虽然有戏剧效果的成分,但是我想,这是大部分孩子的心情,你告诉这是假的,我就能成长了吗?不是的,成长不是被告知一个真相,成长,是自己发现真相,并积极面对。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童话故事是真是假,这对我来说完全不重要。可能我早就知道是假的,故事里小美人把尾巴变成双腿,而现实生活中,我永远不可能变成人鱼去邂逅不慎坠海的王子。虽然,我真的很希望自己去海里玩耍,所以,我去学了游泳。
你看,我在童话故事里,提取了对自己生活有帮助的信息,还付诸行动。作为大人,是不是应该知足呢?而不是告诉我,童话都是假的,就算你学了游泳,也无法变成小人鱼。那也太残酷了吧,是不是亲生的?
傅首尔说,她这样解读《海的女儿》,告诉孩子说,“即使你为了爱一个人把尾巴变成了双腿,天天困在厨房里,但只要你愿意穿回那条鱼尾裙,你仍然是那个最漂亮的美人鱼。”
04
因此,要对孩子的认知能力有信心。罗振宇的女孩两三岁的时候就知道,过家家都是“假装”的。但是扮演妈妈,扮演小宫女的快乐是真实的。
童话也是一样,孩子即使知道是假的,为什么还是愿意去读故事呢?
因为它美好啊。
假的、恶的东西太多了,长大后孩子们早晚要面对,父母们不如选择守护这一份纯真,又何必提前剧透呢?
图片来自:unsplash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