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一代表
真正代表和引领中国人的,是那些重要的文化创作者,在世常常无权无势,甚至没有留下太多资料,但是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让他们的分量越来越重。
放在第一位说的就是老子,没有太多事迹,他的思想,却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
他是让中国文化获得世界身份的第一代表,是人类古往今来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作者之第一,顶级的哲学家全部著作,《老子》,只有5000字。
他觉得最伟大的学说就是自然,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他准备到关外的大漠荒烟中,去隐居终老了,这是他认为生命的自然状态归于自然之道,才是最好的终结,又终结的像没有终结一样,把生命融于万物。
而他的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他过函谷关作为批准出关条件,所作的作品。
鲁迅《出关》中对这一段老子出函谷关的描写,是根据想象写出来的,期间有着无比苍茫的哲学内涵和美学内涵。
老子消失了,但他留给大地的,是一个能够深思熟虑,看透万象的民族。
孔子:长长的脚印
刚才便说了老子,那么在老子之后,孔子站出来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世界身份。老子在路上,孔子也在路上。
孔子第一次隆重的“在路上”,恰恰是去拜访老子,孔子是以学生的身份去问道的。
对于两人见面后的情景,产生的对话,就有很多说法了。
稀世天才是很难遇到另一位稀世天才的,恰逢这回,老子与孔子棋逢对手。今天在这里,两人会更明白自己,他们会更明确的走一条相反的路,但有两点会相同:一他们都是百代君子,二他们都会长途跋涉。
拜别老子,孔子开启了整整14年的长途跋涉,他沿路讲的话,都被学生们记下了,他想让各个诸侯邦国的统治者听到这些话,但他们不听。却被2000年后的世界上很多人听到了。
孔子一直有着诗情严重的主张,然而在各国都没有被采纳。孔子一次次抱着希望而去,又一次次颓然失望而走。
不被信任,学生说也许是理想太高,但他说不能为别人的接受而降低自己的志向。
孔子心中一直有一个矛盾:真正的君子应该为世人充分接受吗?对于这个矛盾,后人总是从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各种的评述和批判。但伟大的孔子自知伟大,他就是泰山,从来没有对南托坡的阳光感到得意,也没有对北坡的风雪感到耻辱。
身边接连不断的死讯,一次又一次打击着这位年逾古稀的思想家。悲惨的晚年,他还在大规模的整理“六经”,把他的一系列观念,郑重的交付给中国历史。
后来这座泰山倒了,千里古道,万丈西风,顷刻凝缩到他卧榻前那双麻履之下。
这双鞋子走出了路,后来将成为很多很多人的路,成为全人类最大族群都认识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