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到这个题目,还以为肯定是一碗鸡汤。看到百分之三十的时候差点就放弃了。感觉哈雷德就是个内心没长大的老孩子,冲动之下,踏上远行之旅。然后把一切烂摊子都丢给了妻子莫琳。她不仅要承受周围人的眼光,还要帮这个家守住英式的体面。忍受着一个人的孤独,害怕哈雷德不再回来。并且每日用着退休金,大把大把的账单寄回到莫琳手里。不告而别,也不和莫琳商量。一个人去寻求所谓的救赎,真是有点自私。你倒是一路上走的开心了,那莫琳呢?我要是莫琳就买张机票,去美丽的小岛度个假,然后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再买张机票,去哈雷德的终点等着他。
一个人的孤独,还是一群人的孤独但是没办法又强迫自己再多看一点。渐渐倒是被作者对于细节的描写所吸引。细微之处叫功底。无论是感情,景色,回忆,所思所想,还是场景的描写。尽显细腻。整个文章的框架脉络也越来越清晰。
他因为一封远道而来的一个癌症晚期的老朋友的信而踏上远足之旅。想要通过步行穿过大半个英国,去最北边的贝克里郡看望这位病入膏肓的好友。也希望能给这位好友活下去的希望。
一个人的孤独,还是一群人的孤独一开始走上这条路,并没有去思考这条路有多长,需要多长时间。会遇到多少困难。当他第一天在旅馆醒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除了一封信好友的信之外什么都没带,交手机也落在家里。本想做车回去准备物资。但是他不敢踏上回程的一步,因为害怕一旦回头就再也不会开始
在我看来他这条路分为几个明显的阶段,最开始毫无准备因为冲动上路,不用分说,定然会遇到困难,因为行走太多路,超过身体负荷。脚磨出了水泡,腿上淤青严重,疼痛难忍。寸步难行几乎晕倒在大雨之中。一路上好多好心人帮助。一个女护士不仅帮他治疗了腿上的伤,挑破了脚泡。还留他夜宿家里。送个他一些徒步的装备:背包,指南针登山鞋(虽然这是弃她而去的男友之物)。不过话说这一路上想哈雷德行善的都是女子。可见女子就是善良,美和爱的化身啊。哈雷德把自己的远行计划告诉路上遇到之人。有些人佩服赞叹他的勇气,有些人则觉得这是个不可完成的目标,带着些许不是恶意的嘲笑。大家想搞清哈雷德这趟原形的目的:是想救这位好友奎节,还是类似于宗教里面的朝圣。每个人对于这件事的理解都是基于自身对于世界的看法。将这个有些令人惊愕的行为以自己的认知加以处理。而哈雷德仅仅是想去见见老友。和他活下去的希望。甚至于他自己都还没想清楚自己是为了什么。
终于这一阶段在他遇到一位肿瘤科的医生时而宣布告终。肿瘤医生让哈雷德了解到了什么是肿瘤,并且告诉他晚期癌症多严重。他的好可能根本不知道他要去看她的消息,就算知道了也撑不到那个时候。也极有可能已经与世长辞。哈雷德一下子失去了所有信心,不知道还有没有走下去的必要,便打电话给奎尼所在的疗养院。可幸的是,护士告诉他,奎尼收到了他的信,在等着他。而且从收到他要来的信息后病情竟然有所好转。这让哈雷德高兴不已。这下子坚定了他要走下去的信心。
他不再匆忙上路,也不拖沓耽搁。只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往前走。不想着路有多长,要走多久,也不想着有多难。就一步步往前走。他把自己的钱包银行卡寄回去给了莫琳。晚上睡在帐篷里。路上将自己的故事说给路人听,换点面包黄油饼干充饥。他还在树林里采摘蘑菇菌类自己煮着吃。我觉得,从此刻开始。才算是朝圣之路的开始。他把自己融入进周围的环境。开始放下急躁的心境。欣赏起日出,日落。破晓时分,黎明曙光抵抗黑夜,天边犹如鱼肚蛋白。正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太阳从高大的梧桐枝叶间打下点点箔点。静谧的夜晚。月亮的轮廓逐渐清晰,皎洁而圆润,仿佛淡蓝的水面透出一枚银元。哈雷德无环境融为一体。这才真正走上了朝圣之路。
而另一边的莫琳在哈雷德离开以后,从震惊转为愤怒。气的是哈雷德一声不坑就走了。不仅要忍受气愤,孤独。还要帮助这个家维系英式的体面。所以终于绷不住。把这些告诉了邻居雷克斯,在雷克斯的开导劝解之下。心情好转。开始回忆往事,以一种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她的内心似乎也逐渐放下了对哈雷德的怨恨,期望他能归来。
哈雷德的事情被媒体曝光,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媒体的曝光让这条朝圣之路变得热闹起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让哈雷德原有的进程变慢了。队伍里时而有矛盾纠纷,各有目的也就开始变得不再纯粹。哈雷德又自己上路了。而里奇带着人群赶去了贝里克郡。享受了那里的鲜花掌声的欢迎。他们在记者的镜头面前讲述,实则编造一路上的故事。并且说哈雷德,太老了身体不好,精神收到困扰。中途放弃了。尽显丑态令人发指。
离开的人群的哈雷德再一次感到了孤单,迷茫。不知道此行的。他开始不在乎目的地,多次偏离轨道。不再关心周围的环境,也无心欣赏旅途美景。避开人群,终于在一个雨夜。寒冷痛苦来袭之时想要放弃,他打电话给莫琳,告诉她自己走不下去了想要回家。而莫琳这一次反倒鼓励他继续走下去。因为此时哈雷德离贝里克郡只有16英里。莫琳害怕哈雷德在离终点这么近的地方放弃以后会后悔。哈雷德觉得自己被所以人抛弃了。于是胡乱的继续走下去。多走了很多岔路,弯路。最终到达了贝里克郡。在疗养院的门口,一双黑黝黝的双手按在门铃上,画面定格,时间停止。哈雷德回想自己这一生错误太多。妄以为通过这件事能够改变什么其实也是枉然。于是没有按响门铃。转身而去。
哈雷德这路上一直在回忆这一生,也是个可怜人。小时候父母不想要他。母亲从未抱过她,没有给他温暖。十二岁那年离家而去再也没有见过。而父亲整日酗酒梳离他。从未有人教过他如何去爱,如何表达爱。所以当他的儿子戴维出生以后。他并不知道如何去做一个父亲,戴维从小聪明过人,从剑桥大学毕业后。整日抑郁,最终在自家门前的藤架上上吊而亡。这件事让莫琳从此怨恨哈雷德。二人也渐行渐远。不在亲密。儿子的死终究是哈雷德和莫琳两个人不可触摸的痛。也成了二人之间无法修复的裂痕。莫琳搬出二人的房间。俩人也不在无话不说。漫长一生,爱着彼此却又相互折磨,想要靠近取暖却互相伤害。也是让人难过不已。
作者更想带给我们的,是让我们放掉一些理智,多一些信念。要相信人性本善,在一些看似不可完成的目标前多一些信念。我本是个悲观的人,遇事理智,喜欢思路周详。而往往还没开始变被自己所思所想,事情之难,吓得望而却步。内心极少时候充满信念。甚至有时我相信人性本恶。对于这个世界有过多恶意的揣测,而常常负能量爆棚。成为了负能量的栖息之地。凝望深渊,深渊也在凝望着你。所以既要小心保护自己,也需多怀一些善意。对这个世界少一点恶意的揣测。会过得更加快乐轻松。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莫琳从小生在充满爱的家庭,那就是哈雷德将她拖去了痛苦与黑暗了,从心里学的角度来看。哈雷德有不可承受的童年阴影,原生家庭给他造成了莫大的伤害,这也是导致他个人性格缺陷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这些伤害和缺陷,让他在成年以后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表达感情以及如何去做一个父亲。莫琳也就成为了另外一个受害者。困顿于丧子之痛中无法自拔。莫琳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的形象。和哈雷德结婚时,温柔俏皮也是个好妻子。从某种程度是哈雷德带给了他伤害。不过在二十年的纠缠之中也已经看不清楚,究竟是谁伤害了谁。哈雷德的朝圣之路是对自己的救赎。同时他的离去也给莫琳带来了救赎。人生太苦了。要学会宽宥别人,也要原谅自己。
文章最终哈雷德还是见到了奎妮,奎妮见过哈雷德以后安详的去了。哈雷德与莫琳也重修于好,活着的人得到了救赎。
一个人的孤独,还是一群人的孤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