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舌尖上的中国》,其中讲到毛坦厂中学,那些陪读的父母,其中一个片段撼动了我。一个母亲做了汤圆,中午给孩子送去。
母亲在旁边看着,笑着说:“一个吃三口,差不多。”
孩子不断吃着,又有点烫,嘴里冒着白气,说道:“还可以。”
母亲看了看孩子:“少了点。”
一个五秒钟的片段,母亲的目光始终没离开过孩子,深沉的母爱洋溢在屏幕前,使我深深感动。我也知道我的父母对我同样的爱,我亦为他们深深感动着。
但是那个片段中还有很多其他父母,还有其他孩子,其中心酸感动令人潸然泪下。从高考制度确立以来,无数学子凭着勤奋过上了不错的生活,然而更为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很多孩子确实得到了不错的工作,并且为之奋斗,但是他们结婚生子之后,大部分都无力顾及家里,使父母的生活好一些。
万夫一关,高考洪流,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四十年了,不否认其使得中国多了很多人才,但时至今日,它应当有所改变。
高考不应成为唯一门槛,奋斗的路径不应该只有一条,不是说高考不如意的人就没有其他路可走,但是比起高考,很明显其他路要艰难的多,且更难得到认可。
高考与其他路径之差别巨大,富人让孩子放弃中考高考转去国外读,其余普通人将之视为孤注一掷的尺寸天路,如此可见。国内唯有高考一途,否则只能去国外,我认为不要如此。
中国人杰地灵,是否有人听说过有几人不完全走学校教育之路径而能成为各界翘楚。大学应该是另一种层次的学校,不应该被高考完全束缚住,高考的出路也不应该只有大学是“光明”出路。
另外,高考语数外理化生政地史在面对医学、法学、工程等很多专业时实际上分数并没有太多的区分度,这很令人不解。
在这片星空下,冷风侵袭着每一个人,人们相互依偎,相互传唱,相互安慰与保护,也会相互攻击与疏远,此中便有冷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