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特异性的抗原或抗体以条带状固定在膜上,胶体金标记试剂(抗体或单克隆抗体)吸附在结合垫上,当待检样本加到试纸条一端的样本垫上后,通过毛细作用向前移动,溶解结合垫上的胶体金标记试剂后相互反应,再移动至固定的抗原或抗体的区域时,待检物与金标试剂的结合物又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被截留,聚集在检测带上,可通过肉眼观察到显色结果(胶体金红色)。有三种反应模式: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抑制法。
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胶体金试纸原理
以新型冠状病毒为抗原,试纸上有两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存在,在试纸不同的位置上。而胶体金标记的抗体是其中一种针对抗原的抗体,在试纸的结合垫上。
(1)当咽拭子、鼻拭子、肺泡灌洗液的样本滴上加样孔之后,再滴加几滴流动介质,当临床样本里面有特异性病毒抗原(Antigen)时,在结合垫处的金标抗体(比如识别冠状病毒单抗和胶体金偶联)会识别并结合病毒抗原,形成“新型冠状病毒-金标抗体”复合物;
(2)样品在层析作用下往前移动,当到达T线时(检测线),T线处具有T线抗体(另一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比如多抗,和金标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不同,可以识别同一抗原),则会形成“T线抗体—待测抗原—胶体金偶联抗体”复合物,所以T线处胶体金大量聚集从而显现红色(阳性);
(3)过量的金标抗体会继续从T线处流向C线处(质控线),C线处具有专门针对金标抗体的抗体(抗-抗体),当过量的胶体金颗粒到达C线后,C线抗体就会与金标抗体结合形成“C线抗体-金标抗体”复合物,大量积聚后显红色。C线抗体识别金标抗体的能力极强,所以质控线一定会显红色,如果这条线没有显色,那么这次检测结果是无效的。
2、间接法(测抗体)胶体金试纸原理
还是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不过相较前面咽拭子、肺泡灌洗液的样本,此处需要的是血液(血清)样本。划重点当病原侵入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是IgM(IgM大约一周后产生)。所以机体会产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IgM(就叫IgM*)。
(1)血液(血清)样本滴加后,结合垫处的金标抗原(比对金标新型冠状病毒某体外重组蛋白),形成“IgM*-金标抗原”复合物;
(2)在T线处具有抗IgM抗体,当“IgM*-金标抗原”到达后,形成“抗IgM抗体-IgM*-金标抗原”复合物,大量聚集显红色;(3)在C线处具有针对金标抗原的抗体(抗金标抗原抗体),不管样本里面有没有IgM*,过量的金标抗原会到达C线处,与抗金标抗原抗体结合,形成“抗金标抗原抗体-金标抗原”复合物显红色。
3、竞争法(小分子物质检测)胶体金试纸原理
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比如小分子激素或药物)缺乏可作夹心法的两个以上位点,因此不能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可以采用竞争法模式。样本中的一定量的小分子抗原和固相抗原竞争结合金标抗体,样本中抗原量越多,结合在固相上的标记抗体就会越少,最后显色的也会越浅。为方便大家理解,我们以脂多糖(LPS)为例。
(1)若样品中有LPS,则LPS和金标抗体结合,形成“LPS-金标抗体”复合物。T线处为LPS-BSA偶联物(LPS通过与BSA等大分子物质偶联从而能够固定于NC膜),金标抗体由于被样品中的LPS优先结合,从而在T线处与不能与BSA偶联并固定的LPS结合,故T线处结合反应被抑制,无显色反应;而“LPS-金标抗体”复合物继续向后泳动,在C线处(含抗金标抗体)结合形成“LPS-金标抗体-抗金标抗体”复合物显红色(T线无色,C线红色)。
(2)若样品中没有LPS,则金标抗体随无LPS样品液体流动至T线处时,与通过BSA固定在NC膜上的LPS结合,形成“金标抗体-LPS-BSA”,从而出现红色显色反应;而过剩的“金标抗体”继续向后泳动,在C线处(含抗金标抗体)结合形成“金标抗体-抗金标抗体”复合物显红色(T线红色,C线红色)。
4、胶体金法优缺点
胶体金的最大优点就是快速,方便。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通量不高而且试纸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抗体的特异性(抗体特异性不好容易有交叉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