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真知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樊登读书会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它分为两册,分别针对3至7岁和8至12岁的孩子进行介绍。作者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默娜·B·舒尔博士给了我们家长一套很实用的方法和技巧-ICPS法(我能解决问题)。通过对话、游戏和活动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和理解。
一套完整ICPS的核心的对话包括四部分,帮助孩子:
第一阶段 明确问题所在。
通过和孩子玩字词游戏,帮互助孩子思考问题。让孩子学会思考,而不是告诉孩子思考什么。孩子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角,家长不要代替孩子去思考,要避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家长只做提问,引导出孩子的看法,是什么导致了问题的产生?他对这种情况有什么感觉?对如何解决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做了,孩子认为可能的后果会是什么?
作者给我了六对字词:是/不(没),和/或者(还是),一些/所有,之前/之后,现在/以后(稍后),相同/不同。这些字词游戏都能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玩的很灵活,不需要很正式,不需花很长时间,不需要选择地点。但需要家长灵活、敏锐的选择开始。
比如:
这是面包,不是苹果。
我们可以同时在超市和在家里吗?
所有的车都是白色的,还是有一些车是白色的?
我们的穿着相同颜色的衣服,还是不同的颜色?
作者还给出了一些更高级的词语: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时间,如果/那么,如果/那么,可能/或许,为什么/因为,公平/不公平。
对于这些字词你可能已经很熟悉了,甚至会觉得太小儿科了。但是请记住,我们的对象是孩子,他们可能还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认知。永远不要用大人的理解来想象孩子的世界。这些看似简单的词语,其实我们深入背后想一下,这些字词可以教会孩子全面的考虑问题,原来问题的解决,不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有很多可行的方法,处理问题要考虑原因,后果,公平性等等。通过游戏引入这些概念比要求、建议甚至解释有效得多。
第二阶段 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
家长要帮助孩子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养成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首先要让孩子明白都有哪些感受,如伤心、开心、沮丧。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动画,教孩子识别开心、伤心、骄傲等感情类词汇。不要对孩子的感受做判断,至表达出感受就好,时刻记住:孩子是主角。对于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玩偶游戏是联系技巧的有趣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孩子喜欢这些游戏。要对孩子有耐心,要注意观察、倾听孩子在思考自己的问题时显露出的运用这种方式的迹象。
第三阶段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寻找多种解决办法。
帮助孩子明白,解决一个问题不止一种办法。最好以一种假设的孩子和环境开始这个过程。因为以这种方式提出的想法对孩子不会有什么威胁。玩偶是个不错的选择。
寻找解决方法的基本步骤就是:
1.家长提出问题或者让孩子提出问题。
2.告诉孩子,要想出很多不同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3.把想出的主意都写下来。(即使孩子可能还不识字,他们也喜欢看着家长把他们说的话写下来。)
4.问孩子第一个解决办法。如果这个办法与问题相关,就重复一遍,并肯定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要提醒孩子,目标是想出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问孩子另一个解决办法,以此类推。
6.如果很快就想不出解决办法了,要继续深入研究,问孩子:“你说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你做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这一阶段的练习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思考过程比想出办法更重要。让孩子自由思考。对某个具体解决办法做出判断会限制孩子的这种自由。通过练习,你的孩子已经能自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是还没有对这些办法做出判断。
第四阶段 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
仅仅有解决办法是不够的,孩子还要学会考虑后果。这样才能选择最好的解决办法。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事情是按照某种顺序发生的时候,他们才能明白后果的意义。作者给出了一些字词:之前和之后、如果……可能会发生什么等。通过字词游戏来培养孩子社会能力,贯穿本书的始终。
因果思考的步骤:
1.提出问题或者让孩子提出问题。
2.像往常那样引导孩子提出多种解决办法。
3.在遇到有助于询问出后果的解决办法时,停下来。
4.把这个解决办法写在纸的左边。
5.宣布你要编另一个关于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的故事。要求孩子们做出多个不同的回答。
6.把每个回答都列在纸的右边,在解决办法和每个回答之闻画一条线。
运用上述步骤时作者给了7个有用的提示:
提示1:鼓励孩子说出后果。但不要按时孩子的第一个回答是“错误的”。
提示2:继续引导孩子说出后果。
提示3:处理连锁反应。让孩子直说直接结果。
提示4:处理意思不明确或看似无关的回答。首先要弄清楚孩子在想什么;尤其是要问孩子是谁采取了那个行为。
提示5:对“什么事也不会发生”或“我不知道”的回应。要鼓励他们用假设和虚构可能会发生什么来继续玩游戏。
提示6:处理意思相同的解决办法。如告诉爸爸/妈妈/老师(都是告诉某人)。
提示7:处理不合意的解决办法。你可以让孩子重新评价一下自己的想法,问一些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如果你那么做,还可能会发生什么?
ICPS是非常灵活的,完全可以融合到生活中的各种场景。ICPS虽然有四个步骤,但并非一定需要经历所有的步骤。 ICPS方法使用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它需要家长客观、敏锐的判断孩子的状态,灵活的进行自我调整,并拿出足够的时间来与孩子互动练习。多些时间和耐心陪孩子联系,游戏,它不是一种可以一蹴而就的规范,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慢慢的去引导孩子,培养孩子本身就是一件时间的积累。你一定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读,到彼岸
《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干到死》:盘多多
一、“聚焦答案”模式的基本原则
关注解决方案,而不是问题本身。
二、语言表达的艺术
1、善于倾听
1.1 站在客观的角度;
1.2 收集有用信息(例外、工具、资源)
2、使用“聚焦答案”原理谈话
2.1 运用宽松的语言环境
2.2 谈论有效的部分
2.3 分析问题解决的原因
2.4 提出构建解决方案的问题
2.5 不断提问“还有什么吗”
2.6 不要问“为什么”
三、与员工互动的7个步骤
1、创建舒适的工作环境
2、调节员工情绪,引导其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3、帮员工分解目标
4、调用资源,帮员工解决问题,打到目标
5、赞美员工的具体行为,而不是泛泛赞美
6、让员工对工作进度做自我评估,让员工找到完成剩余工作的办法
7、引导员工“向前看”,少问“为什么”,多问“怎么办”
四、干预员工的“流程图”
区别限制与问题。
1、路人
不承担义务的关系。员工未请求你提供帮助。
1.1 类型:
1.1.1自认为没有问题,别人认为他有问题;
1.1.2自认为有问题,但认为不需要帮助。
1.2 目标:给他们机会提出需要帮助
1.3 措施:
1.3.1不要强制提供你的帮助;
1.3.2表示你的欣赏
1.3.3提供额外的信息
1.3.4找到一个可以被接受的其他问题
2、寻求者
寻求的关系。员工已经请求你给予帮助。但他们阐述问题的方式不可行。
2.1 类型:
2.1.1推卸责任的寻求者
2.1.2目标模糊不清的寻求者
2.1.3目标过多的寻求者
2.1.4自我否定的寻求者
2.2 目标:帮助他们用更可行的方式表达问题,帮他们找回自己做事的信心
2.3 策略:
2.3.1帮助员工把不可行的求助转化为有用的目标;
2.3.2促成员工改变自己的观点,重新拾起对改变的可能的信心;
2.3.3巧妙地使用解决方案的7个步骤
2.4 措施:
2.4.1积极支持员工的寻求;
2.4.2让员工承担改变的责任;
2.4.3提问“尽管有问题,哪些事仍然进行得不错”
2.4.4让问题变得具体,确定优先顺序
3、购买者
咨询关系。员工把他们的问题用可行的方式展现给你,但无法找到自己的资源或工具。
3.1 目标:鼓励他们,帮助他们(重新)正确地使用工具和资源
3.2 措施:
3.2.1分析之间寻找解决方案的尝试;
3.2.2找出所有小的成功的先兆;
3.2.3 最好用提问的方式给出建议
4、合作专家
合作专家关系。员工把自己的问题用可行的方式展现出来,并有能力使用自己的资源和工具。
4.1 措施:
4.1.1鼓励员工做更多有效的事情;
4.1.2发现员工的优势;
4.1.3鼓励员工利用每个可用的资源;
4.1.4称赞员工做的有效的事情
4.1.5帮助员工实现“自助”。
行,过一生
1.重新晨起跑步,三圈,少了,但是还好,没有丢。
2.重新听书,感觉回到正轨。
3.上班中。
4.理解老人的厌烦,但是还是有芥蒂。
5.孩子,快快成长吧,为你付出的不止你我,还有老人。
6.一个下午,怎么打发?
7.拉一把自己,正能量多一点哈,小张。
8.爸爸又想我们了,微信拨了又拨。
9.孩子说,爷爷快回来吧!
10.期待假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