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0日,微寒料峭,六中的1502班的教室内却是春意融融,教室内不时传来阵阵掌声。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和十几位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聆听岳建玲老师的评优课《黄河颂》。我认真学习了这节课后,收益颇多,现把这节课总结如下:
一、 精彩导入。上课铃还没响,教室内就响起了《歌颂黄河》大合唱,雄浑的音乐和逼真的画面相得益彰,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一种课本要渲染的氛围中。更难能可贵的是岳建玲老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引导,把大家激动而又无法言说的心情总结为“沉重而澎湃”,不仅是学生们,就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我听到此,也不禁眼前一亮,朦胧意识明朗化,这是多么痛快的感觉,岳建玲老师凭借过硬的素质和特有的机智做到了。
二、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安排相得益彰。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当然是朗读,岳老师确实在课堂结构中把这一目标得以淋漓尽致的实现。除此之外,理解课文的主旨,明晰课文结构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另一主要目标。开始第一回合安排同学读,这只是初步的赏析,感性的认识在起主要作用。紧接着岳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课文的分析(这一分析特别精彩,在后一部分还要说到),分析之后,第二回合的朗读立马有了立竿见影的成效,民族精神中的“伟大、坚强”已经渗入到同学们的大脑,内化为一种更为炽烈而深沉的情感,,或急或缓或激昂或深沉,在朗读中都表现得自信、厚重、情感充沛。这样朗读和分析互为辅助,两个教学目标都得以完美的实现,这样整堂课的内容安排和教学目标是和谐一致、相得益彰的。
三、 合理的课堂结构。课堂结构中,有学生自学、分组讨论、师生互动、教师巡视等各种安排,各种安排都顺应在教学目标实现这一前提下,浑然一体,既无生硬也无裂痕。比如,课堂有一生字学习环节,学生回答非常准确,可见,这一内容是留为课下自学的。又如,仅在朗读这一安排上,就有两人读,四人读,分组读,男生女生合读,全班读,师生读等形式,新颖多变又极见成效。
四、 熟练操作多媒体。多媒体运用中,岳老师确是我学习的榜样。在学习作者常识和生字这些环节,一般比较枯燥,在评优课展示中不可或缺却不好出彩,但岳老师通过精彩的课件,一露头就令人欣喜不已,字的大小、色彩、左右板块划分这些技巧极其巧妙合理。课文分析的环节,岳老师熟练操作绘图工具和写字笔,在课件上圈点,评点,边说边写,使得层次分明,重点醒目,令人唏嘘。
五、 成功调动课堂主体。调动课堂主体无人不知,可要真正做到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早在2009年的省评估验收检查中, 张所长反复指出,“更好地关注学生是根本目的。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是好的,但一定要注意学生思维的顺畅,不要总打断学生思维,这样学生的情绪就不好调动。”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岳老师做得很好,学生情感饱满,全身心投入,整堂课如一条河流潺潺而下,是一气呵成的,而不是断裂的、支离破碎的,是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想想自己的课堂,往往因为忙于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心急如焚,忙手忙脚,而学生被动、疲于应付、厌烦,处于被拖拽、被抽打、连滚带爬的地位,这样的课,哪里是把学生做主体了?把学生调动起来,是教学中最难的问题,真的得向岳老师一样的好老师学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