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评价廖杰远是一位技术导向的创业者。他创办微医这个项目的时候,却主动选择了一条很重的路在做。因为廖杰远知道,微医和其他的互联网创业项目不同,医疗体系是相对封闭、保守和严谨的。医疗,首先从连接开始。
能让你连,是最难的。
微医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医院的就医流程云化,把就医流程搬到用户的电脑和手机上,让老百姓在家里就能够连接到医院的窗口。正因为有连接,连接之后才有了协同:数据协同、医生协同和医疗资源协同。今天的微医也成为了一个行业平台。
在连接线上和线下的时候,廖杰远坦言能让你连,这是最难的。让你去连接医院的数据,连接医院的服务能力,代表了医院对你的无保留信任。在医疗行业里,信任是最可贵的,也是最难的。
创新就是遇见问题、解决问题。
微医通过许多创新方法改变了医疗行业现状,这些创新在廖杰远看来就是遇见问题、解决问题。比如不希望老百姓在医院里长时间排队等候,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医院的窗口连接到网上。这时会出现了内外网的交互问题,它完全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因此不但要解决内外网数据的安全交互问题,还要解决不同系统的承压能力。微医创造了前置服务器,现在几乎成了行业标准,同时成为了互联网服务窗口。
再比如解决医生团队协作问题。中国的医生能力十分不均衡,两百万的基层医生得到的帮助十分有限。因此微医建立了分诊路口,通过互联网让同一个学科或病种的专家,让团队成员、团队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老百姓按照病症对接到专家团队,再由专家助理根据病情分诊给团队成员或者首席专家,这样就可以帮助老百姓找到最合适的医生,而不是最大牌的医生。
无论潮起潮落,沉在水底感受水流的方向。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很多创业项目处在一个潮起潮落的状态。廖杰远谈到潮起潮落的状态时认为,有的人在水面上看浪花,微医选择沉在水底感受水流的方向。医疗是一个痛点,当时没有人能看到临界点,也不知道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微医之所以近一年的估值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说明真正做对的一件事是坚持。团队的坚持和行业的信任让微医走过了临界点,形成了如今良好的现金流和规模成长能力。
然而团队在2013年迎来了最困难的时候。那一年微医的服务规模已经在快速成长,但没有一分钱收入。廖杰远每天看着蹭蹭往上涨的用户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更加害怕,因为那就是钱啊!怎么挣钱?怎么活下去?你能做多久?面对周围的种种质疑,廖杰远度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时期,随着移动App的普及和服务成本的大幅下降,服务效率也越来越高。
定位智能医疗平台,专注人工智能。
廖杰远认为微医能够产生两种效应,一个是物理效应,另一个是化学效应。作为一个智能医疗平台,新医疗通过连接实现了数据协同、能力协同,这是物理效应的体现。真正的化学效应在AI,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智力协同。微医希望把医疗的AI做到国际第一,这样中国的基层医疗能力就真正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但是人工只能怪有三个要素:技术、数据和场景。最困难的是场景,因为数据来自于场景和技术,没有足够大的数据集,技术是提升不起来的。其次数据要结构化,一方面要结构化专家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大规模结构化真正病人的病例。这也是微医正在做的大量工作。
“三个协同”助力医疗资源解构
之前上海组建医疗中心,尝试通过医生的多点执业重新解构传统医院资源体系,但最终失败了。廖杰远谈到微医的“三个协同”。第一个阶段是基础设施协同,前几年在市场上看不到微医,是因为团队埋头做水管工的工作,有了水管可以实现数据共享,这就是第二个阶段能力协同。有了人工智能,最终可以实现智力协同。“三个协同”背后是通过一个机制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也是付费机制和价值机制的一个变化
如今技术在进步,政策在开放,老百姓的痛点大家会感同身受,形成共同的推力。因此在政策、技术和需求的拉动之下,医疗资源解构的临界点正在越来越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