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据说是史上最贫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她在长达40年的漫长职业生涯中年薪从来没有超出过6万美元而且一生可谓生活在“动荡”之中,多次失业甚至惨遭解雇。
很多媒体将她的成功描述为,坐了40年的科研冷板凳后终于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这位女士据说拥有关汉卿笔下的“铜豌豆”的性格,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正因为这份倔强和对科研的热爱,她才熬过了人生的诸多至暗时刻。
才华横溢、性格坚韧如她,科研之路依旧如此不平坦,足以可见全球范围内大量科研工作者的生存环境都不算友好,能够坚持下来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很优秀的人。
我自己就是一个科研逃兵,经过20多年的挣扎我终于死心,从内心接受了自己就不是搞科研的料,从此不再幻想自己能够在科研方面取得什么成就。
时间退回到20多年前,大学刚入学时应学校要求我们每个入学新生都要做心理测试。一头短发、看上去很慈祥的女老师看了我对各种问题的答案后对我说,你适合搞科研。
或许是因为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或许是因为我心细如发、很么有安全感,这位老师认定我不善于人际交往只能从事一些和瓶瓶罐罐打交道的科研工作。
然而在科研单位折腾了几十年后,我发现自己着实不是搞科研的料,因为我这种敏感、脆弱的性格压根儿就无法承受科研工作中必然会经历的无穷无尽的挫折、失败。
当然这种性格估计在很多行业都很难适应和生存,毕竟职场难混一个娇滴滴、没有什么利用价值还一身臭毛病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
人生残酷之处在于,很多人年纪轻轻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且一直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而我们这些随波逐流人活到40多岁还没有搞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
作为一个混迹于科研单位又痛恨科研的人我简直要对公司感恩戴德,没有让我们这些无用的家伙失业公司已经很仁慈了。
有个985硕士撰文分享自己的经历时写道,自己为了考取一个很牛的实验室的博士研究生主动申请做实验员,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被老师婉言劝退,后来这个姑娘到美国读博士去了。
优秀如她,拼劲全力也无法获得一张进入顶层科研大佬工作圈的入场券,我们这些平庸之辈就更加没有机会了。
兜兜转转几十年,我相当确信自己很难在科研领域取得什么成就,接下来就要再努力探索能否在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做点事情了。
人生漫漫,活着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