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前半生三十五年,花了几万个小时,看了那么多的电影动漫,玩了那么多的游戏,这期间顶着父母、老师、女朋友、老婆的白眼与打压,无数人说我幼稚,说我浪费生命,但总觉得,我付出的这么多时间与精力,冥冥中总会有一个使命等待着我去完成。
今天,我终于明白,我这一切都是准备着看这部电影。
值了!“
有个三十五的哥们看完了《头号玩家》,回来写了这么一段话。三十五岁了,还是有中二的魂儿。
今天终于看了这部电影,不记得浑身汗毛直竖多少次,不记得热泪盈眶了多少次,只感觉浑身上下中二的劲儿全给激起来了。腔子里都是劲儿,不吐不快。
2
游戏玩家是有被迫害妄想症的,总觉得全世界的人不理解自己。
这种被迫害妄想症也源于享受游戏时的孤独感。玩游戏初衷是为了排解孤独,而想要玩的出色,总得孕育另外一种孤独。
印象中让我第一个爱不释手的游戏是《盟军敢死队:深入敌后》,刻在盗版光盘上,打开的时候先有个藏经阁的标。那个时候家里没电脑,只有跟小伙伴去旁边学校电脑房蹭玩的时候才有机会摸一摸。由于很难用到同一台电脑,所以每次都是从头开始打。当时年龄小,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差,印象中一下午顶多打到有潜艇的一关。那一关难度激增,敌人众多,再加上往往该回家吃饭了,总是打不过去。终于有一天如有神助,磕磕绊绊完成了这一关。那时天气已经入秋,外面竟然天都黑了,小伙伴们也大多纷纷离开,只留我自己孤独地坐在电脑房中,心脏扑通扑通止不住的跳。
对于一个游戏玩家(无论是PC游戏,还是主机游戏)而言,这样的时刻一定不少。我还记得在D26-402的小格子里,在暗黄的台灯下,艾吉奥击退了圣殿骑士,也让我的搓手柄的手不停酸疼;不记得从瀑布上掉落了多少次以后,波斯王子终于讲完了自己和时光匕首的故事;还有鬼泣、伊苏、无双大蛇、黑魂……那个小格子就像充满魔法的图书馆,一个一个故事在中间放映。
这种孤独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通关游戏,往往要耗费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天然具有孤独的氛围。另一方面是游戏的种类多种多样,就比如我,更喜欢充满谜题的RPG游戏,对单纯的SLG或FPS则提不起兴趣,就算是都玩游戏的两个人,可能彼此也没有太多共同语言。
就比如我想别人安利黑暗之魂,可是没有几个人真正能从古达老师手中走出来,尽管那些人可能也会沉浸在《文明》的世界里一抬头天都亮了。
3
游戏的类型太多了,不同类型的上手难度又千差万别。所以对游戏不了解的人,往往会因为片面认识而对游戏产生刻板印象。
就比如一直谈论的防沉迷的问题。我认为喜欢玩黑暗之魂的人没有多少是严格意义上的“沉迷”游戏的,当然天生的受虐狂除外。良好的游戏能培养人高度的自控能力,无论是身体层面,还是精神层面的。
就比如玩传奇、玩劲舞团的那些人,倒不是说游戏有好坏之分,只是决战沙巴克的人和在海拉尔大陆跑酷的人,很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人。你用第一种人的特性去评价第二种人,自然是驴唇不对马嘴。这也就是游戏爱好者被迫害妄想症的来源之一——在我们看来,他们玩的根本都算不上游戏(至少算不上我们心目中好的游戏),为什么他们闯的祸,我们要背?
《头号玩家》的演播厅里,独自前往的男同胞格外的多。当大家因为铺天盖地的彩蛋和梗惊叹的时候,是不是也都突然感受到,”啊,终于有人懂我们了“,这种内心的感动呢?
深刻地理解一个人是很困难的任务,其实游戏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就比如都爱吃鸡的玩家,刚枪王和LYB可能总玩不到一块去。
4
我觉得这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为什么游戏的类型和内容千差万别?因为我们的梦千差万别,游戏只不过是表现了我们的梦。
《头号玩家》是斯皮尔伯格的作品,这部披着赛博朋克外衣的励志片,诺兰会拍得过于晦涩,卡梅隆会选择平铺直叙,加里格雷则会请来道恩强森再塞进去各种各样的大爆炸。
只有斯皮尔伯格。这个描绘了侏罗纪公园和ET的人,心里面是住着一个孩子的。尽管已经七十多岁,他仍旧是最适合做这个梦的孩子。
不知道其他看过《头号玩家》的朋友数出了多少的梗,看电影的时候我脑海中不停地闪现各种作品,从《刀剑神域》到《阿基拉》,从《安德的游戏》到《街头霸王》,更别提随处可见的DC角色。只有真正心怀热爱的人才能把这些东西自然地串起来,不见斧凿痕迹。
这些梗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被无形中的魂儿牵着,合理编排起来。爱玩游戏的人对这部电影往往评价很高,因为提鼻子一闻,有魂味。
5
游戏是梦的具象,所以我认为游戏玩的好的人总有过人的地方。
一个无论怎么样都不会点二十投的人,平时遇到的困难也很难动放弃的想法。工作中的困难再大,也总比重复死在同一个关卡几百次来的简单。生活若是不如意,别闹,放在游戏里简直是家常便饭一般。
我一直觉得,游戏里面很见人品的。就比如我和我的好兄弟们,哪一个没在战场上互相托付过后背?只不过我们的战场不在枪林弹雨的西亚地区,而在召唤师峡谷和绝命岛上。
6
这部电影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在游戏方面。
长久以来,各种成功学、所谓的职场经验学、阶级晋升学,一个劲儿的鼓动人说,别太幼稚,别太天真,虽然你想的很好,但现实就是现实。
但是斯皮尔伯格告诉我们,世界不只属于油腻的成年人,心里住着孩子的人,也是可以做出点名堂的。
说些故弄玄虚的话,人的一辈子,到底意义何在呢?是在一生中不停获取地位吗,是为了给后台积累足够的财富吗,是封妻荫子安稳度过余生吗?
我认为是让自己“死”得慢一点。
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第二次是在葬礼上,第三次是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记得这个人的时候。
第一次死亡是听天由命,第二次死亡是社交典礼,第三次才是人自己能够控制的。
有些人用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被别人记住,有些人则实现了自己或者别人的梦。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琢磨这些幼稚的观点。如果我是在做梦的话,拜托醒的慢一点。
我爱玩游戏,真的太棒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