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贾政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师老爷安,就说我说的: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在古代一个人如果想有所作为,唯一出路就是当官,而当官的前提要考取功名。为了方便录取,从宋朝开始,科举考试限定了考试范围,如此,即便是考官也不需要满腹经纶,考官也只需知道四书之内容就可以了。这个在《儒林外史》中有很多表述,比如晚年中举的周学道、范进等,这些人只会四书,也当了一官半职。对于贾宝玉这种不爱当官的人,自然就不待见四书,毕竟四车的内容有限,只有《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本书,其中《中庸》、《大学》还是节选的《礼记》的片段,光读这种书肯定不会带来多少学识上的长进。因为四书只为考试而存在,因此读起也甚是乏味,何况还要背得滚瓜烂熟。便如果想出人头地,读四书又是不得不干的事情。贾政为什么要逼着贾宝玉读四书,因为养这么大一个家族需要庞大的经济来源,贾家依靠着祖上得到的荫惠,世袭了几代后,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荣华,除了将女儿嫁了深宫成为皇亲国戚,就是指望后代中能有人进入仕途,通过加官进爵,以维持家族的繁荣。好比现在小孩上学读书,明知学校都是应试教育,大多数时候培养不出什么真正的能力,但没办法,现在企事业招聘都看学历文凭,你不天天做题,考个好成绩,就减少了很多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在《红楼梦》描述的那个年代,贾宝玉不读四书,确实是让人头疼的事情。
当然现在人的观念也正在慢慢地改变,也都不满足于课堂的教育,有条件的都会在课外参加一些兴趣班,以提升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不过话又说回来,培养一个真正有能力的孩子也是很烧钱的事情。就贾宝玉来讲,他读了很多课外书,如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光买书就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再加上文房四宝什么的,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的,所以很多读书人一开始都穷得叮当响,没有收入还要买书,贾雨村在及第之前,就只能住在一所破庙里,每天粗茶淡饭,还要埋头苦读。所以为什么国外那些大师(包括国内的孔孟),大多出于家境殷实的家庭,只有家里条件好了,才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我们反对八股文,但现实中却处处遵守着八股文。所以不管四书好不好,它首先解决的是一个生存的问题。考个举人就有官做,有一张本科以上的文凭,就更容易就业,这是不容置疑的。客观来讲,贾政胖揍了贾宝玉一顿,也不仅仅是什么封建顽固不化,而是当时生存环境必然的需求下的一种极端表现。当下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成绩,气急败坏、暴跳如雷,其实跟贾政的表现是没什么两样的。
实际上读不读四书,写不写八股文无所谓的,关键是放低自己的姿态,所以谓“高处不甚寒”,四大家族没办法维持长久的稳定,对小孩的期望也不能太高,贾宝玉不读四书,也不能怪他一个人,这么大一个家族,也不是他想要的,承担这么大一个家族的生计,也是难为他了,贾政作为一家之长,尚心有余而力不足,何况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算贾宝玉走入仕途,也未尽就能有好的前途。贾雨村就是个典型,开始也是满腔抱负,但到了后来变成了媚上欺下的贪官污吏,最后被人参了一本,又回归平民。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会写这么一首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是感慨世事无常吗?有这种因素在里边,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因为横竖都是错,无论你朝哪个方向努力都不能圆满。
网友评论